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地大人讲故事㉒丨感恩母校,情系地质

----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调查员刘佳伟有感

发表时间:2021-03-05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11月,我通过单位初选、省级选拔和集训淘汰赛,代表浙江队出征全国总决赛,并以理论笔试第一和野外实操第一的成绩,最终个人总分第一获得冠军,按照大赛安排,我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调查员(地质灾害方向)”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提名的殊荣。成绩的取得与母校和单位的培养密不可分。



  一、心怀梦想,努力打牢基础


  我家三代都是搞地质工作的,可以说是生在地质宿舍楼,长在地质队的厂院里,小时候的暑假、寒假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父亲的工地,父亲在编录,我就在一边玩石头。初中,我就梦想着,长大后也要和爸爸一样,当个“地质郎”。


  2005年高考,我顺利地考进了中国地质大学。当我怀揣着梦想走进地大校园的那一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萦绕在我的心头,按理说湖北和浙江相隔千山万水,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在这陌生的背后又透露着一种熟悉的味道,似乎自己又来到了孩童时代玩闹、嬉耍和成长的那个地质队大院,我想这可能就是注定的缘分吧。


  进入地大,我本科的专业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除基础科目外,我还学习了《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岩石学》等专业科目,构建了水工环方向的知识框架体系。在本科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几次实习,从北戴河到周口店,再到三峡秭归和最后的生产实习,从宏观的地质地貌认识,逐步深入到构造、地层和岩性的辨识,最后聚焦到某一具体工程,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起来。


  在实习期间,我还系统地学习了罗盘的使用、信手剖面的绘制和实测剖面的方法等,对于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虽然随着调查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数码照片和遥感影像等已经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广泛运用了,但是一些老方法依旧有它存在的意义,也更能体现出一个地质工作者的技艺水平。就拿这次比赛对方位测量、地质露头素描、信手剖面绘制的考核来说,其实在本科学习期间,学校就已经有意识地在培养和锻炼我们了。所以我内心里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就像“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表达的那样,实实在在地教给了我们立足于工作岗位的本领和技艺。


  二、感恩集体,砥砺前行


  如果说学校是承载我们在专业知识海洋中畅游的帆船,那导师就是掌舵人。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继续深造,师从周爱国教授。印象中的周老师非常忙,不时地要参加各类省部级的评审会议,全国各地的讲座与论坛,但即便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他还会抽出时间来指导我们。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有集体性的课堂讲授,也有一对多甚至是一对一的谈心和谈话,只要机会允许,周老师还会请来课题组的老前辈们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课题组就像一个大家庭,三年时间我在这个大家庭里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记得研究生第一课,周老师把我们几个研一新生召集到一块,让我们与课题组的其他老师和师兄师姐们进行了一个见面会,会上周老师要求每一个新生做一下自我介绍,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读研,聊聊自己的理想。记得当时我有点紧张,自我介绍的条理也不够清晰,谈自己考研的目的和以后理想的时候,思路有点混乱。每个人讲完后周老师都做了非常细致的点评,他说:这次让大家做自我介绍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大家的胆量和说话的条理,以后在座的各位都会成为行业中的专家,在很多场合都需要你们出面介绍和点评,你们讲话的水平代表着单位的形象,有时甚至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好几年过去了,但是对研究生第一课我还是记忆犹新,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如何奋斗才能成为那样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随着导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逐渐变得清晰。


  研究生三年时间非常短暂,转眼间来到毕业季,在即将面临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选择的关口,周老师在百忙之中再次召集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会,记得会上周老师先简要地听取了我们各自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并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和薄弱环节做了一一点评,甚至对我们的汇报PPT和论文排版格式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他说:做学问搞科研也好,进社会做工程也罢,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人生就要不断追求卓越。一个小小的排版问题有时候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态度,一篇精美的PPT会让听众们眼前一亮,也更能吸引评委们的注意……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每每回忆起导师的话,发现句句都是真知灼见,有时候真是后悔当初自己的觉悟和重视程度不够,在校期间不够努力,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


  另外在读研期间,课题组还有一幕让我非常难忘的事,就是周老师常常会邀请已经退休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为我们年轻人指点迷津,包括朱立老师、蔡鹤生老师等。记得离校前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几个老人家,走进几位老前辈的家中,朴素的摆设、成堆的书籍和老前辈们矍铄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面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老师还亲自挥墨,写下了“宁静致远“四个字送给了我,这幅墨宝现在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时刻提醒和鞭笞自己。今年年中我才闻讯朱老师离世的消息,每每看到老前辈的字迹,他的音容相貌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虽然先人已去,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也要将前辈们的精神和作风传承下去。
毕业欢送会前夕,周老师还询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择业情况与打算,关照我们走上社会之后,好好照顾自己,也不要忘记继续学习,地质行业门类众多,不可能在校期间面面俱到地学习,学校里最主要培养你们的学习能力,以后在岗位上你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周老师还说:学校和课题组永远是你们的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后来工作中,每当遇到技术困难的时候,我都会在课题组的交流群里面向老师和各位同学咨询、交流,大家一起提高、共同进步,受益匪浅。我想能在周老师这个课题组里面学习成长,是我一生的幸运和财富!


  三、善于总结,终身学习


  野外是地质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也是我们领会书本知识,升华认知的唯一途径。在校期间,为了提升我们的野外实操能力,按照认知顺序和难易程度,学校安排了北戴河、周口店和三峡秭归的实际教学,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既培养地质工作的兴趣,也打下了良好的实操基础。读研期间,导师对我们每一位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视,多次安排我前往巴东、山东等地参与实际项目。


  记得有一次去巴东黄蜡石滑坡采样,由于之前对于野外采样的流程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部分样品采集失败,导致后面相关试验研究成果可靠度大打折扣。这次教训非常深刻,后来每次出野外之前我都努力把功课做足,这个习惯慢慢地延续到如今的工作中,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这次全国竞赛野外实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我之前学校里面的培养和养成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正是得益于在校期间的重点学习和有目的的培养,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很快便适应了工作环境和任务,也得到了单位的进一步培养与支持。让我感到自豪的是,很多像我一样的地大毕业生成为了地质系统行业招聘的香饽饽,这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


  2017年,我参加了浙江地勘局与学校国土资源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地勘局地质灾害防治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在秭归产学研基地培训了20多天,各位导师、专家和前辈们带着我们踏勘典型的滑坡、崩塌灾害点,讲解先进的地灾防治理念和技术,周老师还对于如何编写好的设计报告进行了专题讲座,这对我后来的工作提升很大。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我们浙江集训队中,有两位技术指导和三位队员都参加过2017年的高级研修班。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喜欢行走在山河之间、跋涉于高山之巅,弹指间触摸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巨变,时不时地与大自然来一场心对心的谈话。过去的岁月和工作中,感谢母校和单位对我的教导与培养,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后期的工作中,我一定践行学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将学校和导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回馈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