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盛赞学校组织的一次温馨活动

发表时间:2023-04-17作者:刘庆生网站编辑:赵婧萱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北京地质学院与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俗称“地矿油”的三所我国著名行业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上的首都八大学院)在文革时期整体迁往外地办学。“地矿油”三所大学中,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迁往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所在地),后主校区迁往青岛;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迁往江苏徐州,三所大学后期在北京办学那是后话。

我们学校1970年迁出北京,在湖北江陵等地辗转办学,1974年,学校正式定址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西边风景秀美的东湖之滨南望山下建校。当时全部教职员工都到武汉工作,北京只有一个留守处。后来随着1978年国家批准建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照顾部分老教授在北京地质学院原校址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但是,大多数中青年教师依然留在武汉地质学院(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工作。当其中部分教师退休提出希望回北京定居时,学校出于历史与情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先后在北京原学校内为这些离退休老同志分配了住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学校先后有200多位离退休教职工返回北京定居(目前还有100多位),我们俗称这些返京定居老同志为“老有所归”人员。为此,学校还在北京设立了离退休干部处驻京办事机构,以便照顾“老有所归”人员,让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了一生的老同志在北京安享晚年。每年学校领导都要去北京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情况,向大家分享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同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今年2月23日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副书记王甫和离退休工作处领导一起去北京,看望驻京离退休老同志。在座谈会上这些大多数已是耄耋之年的离退休老同志纷纷发言,“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离退休工作处的服务工作表示感谢,对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出由衷赞叹。他们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回学校看看校园新貌,亲身体验学校建设发展成果。”听完老同志发言,学校领导当即承诺实现老同志的这个心愿,由离退休工作处负责精心组织这次温馨的“定居北京老同志返校观光”活动,其实学校三年前就有计划组织这个活动,由于新冠疫情而延误。正如老同志们所言,学校南迁武汉办学50多年来发展迅速,在教学、科研、人才与社会服务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美丽校园建设突飞猛进。当前,学校不仅拥有南望山校区,还拥有位于武汉市未来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的 “未来城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

中国地质大学南望山校区

2019年8月投入使用的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

我认识参与这次活动的大多数老同志,有的属于我的前辈师长,在职时他们对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给予了很多帮助(《感恩学术路上多位前辈师长》,2018年8月10日发表于科学网)。老同志中年龄最大的已逾90岁,最小也76、77岁(属于我们1970届留校任教人员),平均年龄近85岁,妥妥的“耄耋老人返校观光团”。我通过微信告诉学校一些年轻人这次温暖活动的消息,他们为学校的尊老情怀所感动,积极报名争当服务老人志愿者。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精心、服务体贴、安排周到、活动丰富,相关学院都派出了若干学生志愿者照顾这些驻京老人在汉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

7号早上老同志到达学校,早餐后休息,下午首先安排老同志参观去年校庆70周年刚刚落成的、既古朴典雅又现代的校史馆。老同志参观校史馆内陈列的史料别有一番情趣,因为他们是学校相关史料的亲历者与学校辉煌历史的创造者。例如这次观光团中就有亲历湖北丹江校办五七地质队历史的原学校副校长、构造地质学家杨巍然教授以及与我同时留校的薛重生教授和曲梅兰女士。

古朴典雅的校史馆

老同志在志愿者陪同下参观校史馆,图书档案与文博部党委书记帅斌讲解

从左至右:盛宏摸,杨巍然,刘庆生

从左至右:张瑛玲,曲梅兰,薛重生,刘庆生,杨顺安

参观中杨巍然老师指着展柜中一把建校初期的地质锤对我说,这是当年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何长工特地从军工部门调来一吨特殊钢材做成的地质锤。地空学院詹正彬教授指着一张50多年前她在江西峡江学校“五七干校”的老照片说,这是几个物探系老师在劳动之余的合影,其中有王家映教授和迁汉办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贾玲希等。参观校史馆后,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副书记王甫慰问了全体返校观光老同志。

当年学校五七干校劳动之余物探系部分老师合影,詹正彬老师鉴别,自右王家映,贾玲希,王桂华,乌达巴拉,詹正彬,前面小孩为詹老师和王老师的大儿子

校领导慰问驻京返汉观光老同志并合影

8号一天,老同志们参观了未来城校区,这是一个于201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非常漂亮的、现代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区。目前未来城校区主要有五个学院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配套的教师小区“岱家山庄”和附属幼儿园。

老同志在志愿者带领下参观现代气息浓郁的未来城校区

9号下午,老同志与在汉离退休教职工交流并观摩文艺演出,北京老同志临时排练的节目精彩感人。

北京退休老同志表演精彩节目

欢迎北京老同志返校观光文艺联欢会

10日上午,学校安排老同志参观南望山校区,下午专门安排老同志到各自原来工作单位参观游览,让老同志们近距离参观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这些单位在职人员中“老同志”很少了,大多数属于“陌生面孔”,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相信这也是老人们最愿意看到的新气象。地空学院还安排住在武汉的退休老同志与北京老同志小聚,让大家一起回忆曾经共事的逸闻趣事。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老教师座谈会后与年轻后辈们合影

11号,老同志们自由活动兼休息,晚餐后返回北京。校党委书记黄晓玫,组织部、统战部部长陈文武及全体离退休工作处领导及职工和许多老同志们前来送行。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组织部、统战部部长陈文武和武汉许多老同志前来送北京老同志返京

当武昌开往北京的列车缓缓开动时,原地球物理勘探系党总支书记王学敏立即发来消息:“我们已经安全上车,列车已开动,难忘的一次经历,真心谢谢。”12日早上,当他们老两口安全到家时又及时发来微信:“回武汉见到了我们的老同事。想见的都见到了,参观了欣欣向荣现代化的校园,大家对我们那么热情,我们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也真心祝愿各位天天快乐健康。”至此,我们为这次“驻京老同志回校观光活动”的圆满完成感到欣慰。

关心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是一个大学优质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关怀退休老同志,“人虽退,茶未凉”是从北京地质学院传承至中国地质大学的优良传统。例如,学校充分利用“银龄资源”对师生员工进行革命传统及学校优良学风校风教育。前几天,92岁高龄的老校长赵鹏大院士专程从北京返汉和资源学院师生座谈,畅谈他从北京大学求学到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工作生活的芳华经历,激励师生为国找矿的理想信念。老校长还曾经在他的微博上推荐我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的《我谈天然地震》科普文章,真是一个“老骥伏枥”的典型和模范。

老校长赵鹏大院士和资源学院师生座谈

老校长赵鹏大院士十年前推荐我发表的科普文章《我谈天然地震》

这次还有学生、在武汉工作的校友特地来看望回校观光游览的老师,真可谓师恩永难忘,彰显了尊师重教的校风已经融入中国地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骨髓。

地空学院师学明教授(前排右1)看望返校观光游览的三位地空学院老同志,前排自左:3-钱绍湖教授,4-王学敏书记,5-詹正彬教授,6-詹正彬教授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江涛教授

这次“驻京老同志回校观光”活动让我想起2020年10月15日我在湖北省老年协会“老有所为”先进表彰大会发言中对退休话题的三点认识:

第一,希望学校各级管理者要善待退休人员。因为,善待退休人员体现了单位文化的“大爱”,让退休人员感受到几十年的付出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尊重,会让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继续为学校和社会做贡献。

第二,退休人员中“藏龙卧虎”,有的“社会能量不小”。每个退休人员涉及多个社会圈子:家庭、同学、同事和朋友,他(她)们有时会在不经意中给这些圈子成员以各种形式“义务”宣传所在单位,为提高单位的社会知名度做贡献。

第三,“善待退休人员”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在职人员起到“行为示范”作用。因为,退休人员的今天就是在职人员的明天,任何人,无论在职地位多么显赫,概莫能外。退休是任何“职场人”都要面临的人生状态的重要转折。因此,“善待退休人员”会让在职人员拥有归属感,激发全体在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这次学校安排定居北京老同志回武汉观光游览学校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尤其是具体负责接待的离退休工作处领导和职工对待退休老同志的热心、细心、耐心和爱心,彰显了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有温度、有大爱、有情怀的大学,值得点赞。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