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武汉美术馆原副馆长刘宇,专注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视觉叙事史。通关查阅有关文献和图片资料,他对我校历史有着自己的认知。11月7月,我校70周年校庆之际,他以文图形式讲述我校的历史。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寒冷
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矿藏……
电影《年青的一代》海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部很火的电影《年青的一代》,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创作的话剧改编而成,电影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也自然成为北京地质学院校歌。
1952年11月,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仪式并不在学院路,而是借用北京大学工学院大礼堂。这一天,教育部、地质部、兄弟院校领导和全校师生1500多人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地质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激动地说道: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航天学院是惊天,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
中国地质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期,1895年在天津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开设了地质学相关课程。1909年,在京师大学堂创办了地质学门。1949年,全国设地质学科的高等学校有10所,从事地质、矿业的科技人员仅有299名,这与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目标极不相符。
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质学系、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等大学的地质系(科)组建而成。
先后成立的地质院校有长春地质学院(1951年);西安地质学院(1953年);成都地质学院(1956年);河北地质学院(1963年)。这些学院均为地质部直属,为培养新中国地质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9年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地质学院等13所高校(多为农林地矿油水电等工科学院)外迁至山东、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1970年10月,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江陵县,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市,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中国地质大学,成为我国地质领域人才培养的梦想摇篮。
刘宇先生搜集的上世纪50年代我校雕像照片
时间回到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迎来了首届毕业典礼,同学们在即将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之际,共同筹资,在校园塑立了一尊地质工作者雕像。高高的台基上,一个体魄雄健的男青年左手执矿石, 右手紧握地质锤,腰系罗盘,身背双肩登山包,充满了力量感。此后,这尊雕像也反复出现在北京地质学院的贺年片上,和那首《勘探队员之歌》,构成了地质大学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谱系。
刘宇先生搜集的上世纪80年代我校图书馆照片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上一篇: 认准方向不放弃 哪怕“上刀山下火海”
下一篇: 回顾马杏垣先生的大地构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