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地大人讲故事⑳丨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从片瓦皆无到百万平米的发展之路

——通过南迁50年房产管理工作变迁侧记学校发展历史

发表时间:2021-03-04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回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迁办学50年历史,我校房产资源建设和管理一直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不断前行,从创建初期的举步维艰,到调整改革的困顿摸索,再到如今规模日增、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每一步走来,都是房产人的无悔记忆。十分有幸,我本人见证了地大人不断创造奇迹的时刻,在艰辛奋斗历程中也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离京南迁至70、80年代,建设起步,初具雏形


  自1969年响应国家政策从首都北京迁出办学,我校辗转多地,直至1975年,方最终确定迁至湖北省武汉市现址,正式进入恢复重建。从无到有,百废待兴,办学条件极端艰苦,学校上下同心,协力奋进,克服重重困难,边建设边招生,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截至1986年,学校在56万㎡的丘陵地上新建了20万㎡的校舍,初步满足了办学要求。


  我1986年进校工作,彼时学校基础建设相比其他高校已十分完善,建成了两个游泳池,新建地勘楼(地上十层、地下一层)是当时武汉市仅次于晴川饭店的第二高楼,学校西区还建有大气壮观的运动场。步入校园,有高大挺拔的苍天古树,有生机勃勃的茵茵草地,还有错落有致的各类建筑,饱含高等学府的气质沉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学校南迁后艰苦建设的那一段时期,但是听许多老同志回忆,了解到从举校南迁、无家可归,到定址武汉、创业复兴,历程恰如李白《行路难》描述,简直一个从“拔剑四顾心茫然”到“直挂云帆济沧海”。所幸,我们地大人艰苦务实,底蕴深厚,面对巨大困难,愈挫愈勇,越战越强,通过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奋发作为,校园基础建设如火如荼,房产资源全面开工,迅速建成,高等地质学府满血复活,重新崛起,欣欣向荣。


  二、90年代,改革探索,破冰前行


  90年代初,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逐渐加速,经济社会各项指标迅速向好。时代变迁,我校亦紧随时代步伐阔步向前,房产建设加速推进,教学科研和师生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校园占地面积扩充至1023亩,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达到341897㎡,房产资源小具规模。


  犹忆当年初进校参加工作,我和7个老师共同蜗居在西区55栋一间29㎡的学生宿舍内,直到1987年才搬至东区15栋(现博9栋),由八人一间变为四人一间,人均面积由3.6㎡涨为6.8㎡。1989年我调入房产管理科工作,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教职工解决住房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学校,房产管理科作为房产分配的职能部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进校时间较早,还可以分到床位房,90年代初,随着教职工住房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排队向学校申请住房,30多岁的教职工都难以分到单身床位,极少部分教职工结婚后申请到团结户,往往两户家庭住在两室一厅或者一室半一厅内,共用客厅、厨房和卫生间。副教授和工作多年的科级干部可分到三室一厅,相当多教职工工作多年逾四十才有机会分到一室一厅,只有厅级干部能分到四室一厅(现1栋)。有限的房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学校每次在分配房屋时慎之又慎,保障房屋分配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透明,作为小科员的我尽力收集申请房屋教职工的各项材料,多渠道了解情况,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房产管理科还负责“老有所归”人员的房屋分配,“老有所归”人员是指随学校南迁但户口仍留在北京的教职工,国家政策允许他们退休后返回北京居住并由学校研究分配住房。当时年轻的我能参与到由校领导主持、资深房委会常委和“老有所归”老同志参加商讨的会议中,心情十分激动,而且会上听到的名字如雷贯耳,往往都是学校极有威望的知名教授。


  为响应国务院、原地矿部及湖北省有关文件要求,1992年,我校进行了以出售公有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制度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将符合出售条件的住房登记造册,学校根据政府统一规定的测算价格出售给教职工,教职工和学校分别拥有60%和40%产权。1993年,我校开始执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实质性增加职工工资收入中住房消费资金含量、提高职工购房支付能力的方式,加快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1997年,房改的产权份额比例由教职工60%/学校40%变更为教职工70%/学校30%,1998年,在国家全面推行房改政策的大背景下,我校的公有住房由标准价向成本价过渡,教职工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在此期间,为切实贯彻落实公有住房改革,我校成立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住房分配管理条例》等住房管理相关文件。


  在参与房改工作时,省房改办要求学校提供的所有表格全部手写,为圆满完成任务,我们房产管理科严格按要求字迹端正地、准确地填写材料中的各项内容,同时,有些材料需要在房改办现场办理并使用学校印鉴,我以房产管理科的名义向学校打申请报告“因为需要办理房改相关手续,现申请借学校公章使用三天”,学校全力支持房改工作,经校领导批示后外借学校公章。现在想来,这在今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1997年,学校后勤集团总务处成立总务科,我担任总务科第一任科长,处理的首项事务就是规范学校商业门面的管理。当时商业门面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收费标准不统一,缺乏规章制度约束。总务科成立后,对商业门面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全面启动商业门面收费,门面管理逐渐规范有序。


  90年代的公用房管理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没有对房产资源进行动态管理,有部分公用房被占用但处于闲置状态。1998年前后,因加强学科建设的新需求,学校成立了多个教学单位,但是公用房无法配置到位。在当时有限的房产资源情况下,学校要求必须制定公用房管理办法和用房标准,脱离计划经济时代的公用房资源配置模式,基于资源市场配置模式让公用房管理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缓解公用房紧缺压力。我负责教学用房管理办法的起草,在当时国内没有任何文件和制度可参考借鉴的情况下,“两眼一抹黑”的开始了该项工作,通过了解其他学校的情况,根据我校公用房现状,进行反推和多次测算,历时三个多月,最终出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定额与核算办法》。以文件为指引,由校领导带队与各个单位沟通,时任地学院院长金振民院士等人也全力支持工作,通过半年时间,收回相关单位腾退公用房5000平方米,分配给新成立的教学单位用于发展建设,规范公用房管理初见成效。同时,我在《高校后勤管理》发表了相关文章,许多高校通过打电话和写信的方式索取相关资料和经验,为高校公用房管理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外,为方便学校教职工日常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校内配置了邮局、粮店、菜场、煤气站等用房,随着这些职能社会化以后,我们房产管理部门配合学校耗费了很多精力协商谈判将这部分用房赎买回来,用于改善教学环境。


  三、2000年至2013年,深化改革,迅猛发展


  2000年以来,学校不断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总用地扩展为1122003㎡,房屋总建筑面积增长至803901㎡,其中武昌校区695384㎡,汉口校区81180㎡,校外实习基地27337㎡。学校本部以及各实习基地有所增长的房产资源,有效保障了师生教学科研实习开展,促进了我校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我校学生规模为3000人,只有西区51-55栋共5栋学生宿舍,每间宿舍住了10-12人,其中,51栋有几间房内还拥挤地住了14个学生,住宿环境十分艰苦。2000年学校扩大招生,住宿紧张状况更为突显,在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寻求各种资源,房产管理部门配合引进开发商定向开发了新峰学生公寓,新增占地面积6344.02㎡,新增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8938.8㎡,新增学生宿舍共计288间;拆除教职工住宅19、20、21栋,新建两栋研究生宿舍;将教职工住宅10栋改为研究生宿舍;在东区集贸市场后新建研究生宿舍8栋……大大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


  2000年,学校建设了51栋、52栋青年公寓等校内周转用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教职工入职初期的住房紧张问题;2000年前后根据学校指示,启动旧房改造工作,由教职工自发出钱,给教职工住宅楼2栋、3栋、4栋、5栋、14栋、32栋、37栋、38栋这8栋楼扩大了住房面积;2002年,国家福利分房制度逐步取消,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为稳定师资队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新模式,我校定向开发的南望山庄教职工住宅应势而生,随后腾退400余套住房用于缓解教职工住房和学生住宿的压力;2009年学校定向开发喻家山庄教职工住宅小区,教职工观念已经完全转变,都想拥有属于自己完整产权的商品房,校内1700多职工争相排队选房,喻家山庄近700套房屋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购房需求;2010年我校还兴建了3栋博士后公寓合计120套住房,这是我校第一批高标准人才公寓,房间内部精装到位,全套家具家电配置齐全,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拎包入住,为学校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安心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良好作用。


  2007年,在我离开房产管理部门之前,为摸清家底,建立清晰可查的公共用房信息数据库,组织专业测绘制图公司和我校测绘专业同学一起,共同对全校所有公共楼栋进行了重新测量制图,完成了东、西、北区共计75栋办公楼平面图的绘制。作为老房管人,我不在房管部门时,也时刻关注学校房产管理的发展情况,我了解到学校公共楼宇进行了外包物业管理的有益尝试,通过将博物馆、信息中心、北区综合楼等楼栋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由学校检查评分监管、与校内原有物业对比促进,对提升校内物业整体服务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2012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办公用房需求,学校开始筹备建设总高19层、建筑面积约7万㎡的教学综合楼,楼宇建成后迅速成为我校的新地标。


  2002年,学校购置了原湖北机床厂地块共5246.28㎡兴建北校区,并新建现代化综合教学楼、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改扩建图书馆和体育馆,使北校区可容纳5000余名学生生活、学习;2004年占地100亩的学校三峡秭归教学科研基地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4.6万㎡;2013年购买英格中学土地18209.49㎡建设附属学校,我逐一见证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光辉建设时刻。


  四、2013年8月至今,协调推进,科学发展


  为了提升学校房产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2013年8月,剥离资产管理职能的房产管理科正式成立,专门负责学校各类房产包括公用房和周转房管理、校园建筑物业管理以及学校住房政策制定、住房公积金和货币化补贴发放等工作。自此,我校房产资源管理步入专业管理、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据我所知,学校为了逐步规范房产管理,2014年起,五年内先后出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转房管理办法》《2014-2015年周转房租赁实施方案》《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办法》《公用房管理办法》等房产资源管理政策性文件。


  2014年,学校考虑到分配到房改房的教职工年纪偏大,部分教职工住在高楼层不方便日常生活,允许房改房在“面积相同、户型相同、建成年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层位调整,共有126位房改房住户进行了调整,我身边居住在房改房的老同志们提起此事都十分感激学校的作为;同年3月,根据教育部要求,我校开启公用房清查工作,在学校房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学校房产管理部门对各单位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清查核准,当时我担任基建处副处长,我所在的办公室也接受了房管部门的检查,据悉,经检查整改,在教育部后续检查中,我校办公用房使用全部符合政策规定;为缓解青年教职工的住房困难,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学校累计组织开展了5次周转房租赁和1次床位房租赁分配,共有877人次选到了心仪的周转房(床位);为改善老旧住房的居住环境,学校从2015年开始陆续对6栋、8栋、9栋、12栋、13栋、33栋、44栋等7栋两室一厅住宅楼进行旧房改造,加固外墙、粉刷公共区域、更换铝合金窗和防盗门……平均扩建面积28㎡,历时两年全部完工。


  2018年10月,我重新调入后勤保障处,分管房产管理科。时隔多年,当我再次参与学校房产管理事务,顿觉百感交集,既高兴学校房产管理快速发展有了显著成效,同时面对即将开展的重点难点工作也倍感压力。当时,摆在我面前就有两个亟待解决的困难,一是未来城校区岱家山庄教职工住宅小区选房工作即将开展,不同于南望山庄和喻家山庄,此次选房需要基于公平公正原则,优先考虑满足入驻未来城校区教职工的住房需求,二是未来城校区启用后,如何重新规划分配南望山校区公用房,优化资源配置,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指导房产管理科深入调研和多方测算,《岱家山庄教职工住宅选房方案》于2019年5月顺利出台,2019年7月18日完成第一轮选房,共有1832位教职工报名选房,选定1150套房屋及1180个车位;针对剩余房源,2020年11月完成第二、三轮选房工作,选定74套房及74个车位。在公用房方面,南望山校区未搬迁单位经由重新定额核算后,我参与撰写的《南望山校区公用房分配调整方案》于2020年6月经校务会审议通过,基于“集中办公、整体化一、分散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对公用房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分配。


  截至2020年,学校房屋总建筑面积达1385752㎡。其中南望山校区823382㎡,共有楼栋210栋,教职工住宅47栋,公用房建筑163栋;未来城校区518641㎡,房屋物建筑23栋,可容纳学生约9500人,教职工约1000人;校外实习科教基地43729㎡,其中秭归基地26547㎡,周口店基地5017㎡,巴东基地12165㎡。学校定向开发南望山庄、喻家山庄和岱家山庄三个教职工住宅小区共2300余套。学校房产资源体量日益增长,如何科学有效管理成为摆上台面的崭新课题,成为我们房产管理人甜蜜的烦恼。


  五、展望未来,数字信息辅助下的动态管理是前进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阶段,我校致力于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房产资源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性资源,如何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已是必然趋势。鉴于此,我校于2015年开始着手房产管理系统开发,以期实现对房产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未来,我们要实现校园房产资源的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套现代的、科学的、专业的房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我校所有房产资源的设计图纸、立体模型、属性信息、坐落位置、人事信息、使用面积等房产信息准确录入,兼具修改、储存、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实现房产数据资料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未来,我们要实现房产资源的动态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房产资源分配模式,引进房产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房产资源特别是公用房的有偿使用办法,合理配置和动态调节学校有限的房产资源,做到分的出、收的回、用的好、调的动,实现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最高效率。


  未来,我们要实现周转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改善教职工的住宿环境和条件,一是申请建设崭新的现代化人才公寓,二是申请对老旧住宅楼进行整体改造,彻底解决老旧楼栋的后顾之忧,三是对房间内进行分类装修,实现教职工拎包入住。


  未来,我们要实现学生宿舍本科生四人一间、硕士生两人一间、博士生一人一间住宿标准,增强宿舍环境育人功能,加强宿舍内外文化建设,在宿舍楼内设置多种活动室、谈心事、学习室等多功能用房,营造良好的住宿学习环境。


  回顾我校房产建设、管理历史,是从无到有的历史,是发展壮大的历史,是管理事项逐渐增多逐渐复杂的历史。过去,我们为没有落脚之地、没有房子用烦恼过、苦过,我们也为条件逐渐变好逐渐改善感慨过、欣喜过。展望未来,我们则更加有信心,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也会日益提高,为早日实现“地大梦”做出房管人应有的贡献。 (后勤保障处刘清华 刘筱 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