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地大人讲故事⑯丨我在民和盆地首次发现恐龙足印

蔡雄飞

发表时间:2020-12-2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本世纪初,国内古生物界最轰动的是,在盐锅峡附近发现大批以精彩、壮观的恐龙足迹群化石,随后,在2001年底,刘家峡建成了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水面1.8平方公里的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成群的恐龙足迹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视角很是震撼,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生物群发现”。然而,作为刘家峡国家地质公园最初恐龙足印发现者的地大人,却鲜为人知。


  为了开发大西北需要,1996年9月,地矿部地调局下达了红古城幅、新寺乡幅地质填图任务。1997年5月,以李长安教授为首,我、顾延生教授、部分中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甘肃区调队首批进入甘肃,承测红古城幅和新寺乡幅地质填图,每一年取得的成果均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在白垩纪地层首次恐龙足印发现,在整个西北地区也是首次,正是这一重大发现促成了甘肃省刘家峡恐龙足印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


  1998年8月的一天,我带领一个学生测剖面。测到黄昏时,天也快黑了,我猛地发现前面的白垩纪灰色地层层面上,布满生物爬痕,当时我对恐龙足印化石还是一片空白,不过我肯定它是一个重要的生物遗迹。于是我毫不犹豫,赶紧照相,然后招呼学生跟我一起进行描述和测量。干完这一切,天就完全黑下来了。我俩拖着疲倦身体,回到基地。虽然疲劳和饥饿交加,但心里异常充实和兴奋。


  回到学校抓紧整理后,我就找从事古脊椎研究的周修高、宋长起教授。得到他们肯定后,我就围绕恐龙足印生态、环境与构造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久后写出多篇公开发表的关于恐龙足印、及与环境、构造关系的论文。1999年在《地球科学》发表《兰州-民和盆地首次发现恐龙足印化石》。2001年2月,在《中国区域地质》发表《兰州-民和盆地恐龙足印化石的特征及其与环境构造的关系》等多篇关于恐龙足印化石的论文。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门报道了中国地质大学这一重要发现。


  为建设刘家峡国家地质公园,兰州地勘院以李大庆教授级高工为首的古生物组付出了巨大努力。李大庆作为聘请专家参加过我们项目组的野外验收,对我们的剖面、恐龙足印、地层研究状态一清二楚。野外验收一结束,他就带着古生物组的同事在黄河岸边,满山寻找。


  现在的地质公园就建立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甘肃区调队建立的下白恶统中部的盐锅峡组(1997)剖面之上。该剖面先后发现多个恐龙足印群,使得刘家峡国家地质公园及时建立。


  地质科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探寻亿万年前的古生物演化之谜,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地球的生命奥秘。地质工作的作用也是多方向的,除了科学性的意义,对于自然文化的推动,其作用也是显著的。

 

  作者简介:蔡雄飞,1952年12月生,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期从事地层学、沉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编辑肖潇 特约编辑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