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笔墨之香浓于酒

发表时间:2018-10-01作者:王林清网站编辑:刘妍慧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杜甫在《饮中八仙》中赞赏李白:“斗酒诗百篇”。一个人酒喝的兴味浓浓的,正好乘兴可以写写文章,我觉得是可信的。

高新希老师也爱这一口。非但“花时一樽”,而是四季皆饮;除了自己喝点,也怂恿别人喝点。初识高老师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与他爱人冯老师是同事。后来我在后勤部门工作三年,与他又同事了三年。他性情豪爽,喜欢推杯换盏、俯仰吟啸的气氛,自己的一点快乐在酒里,也在酒后的桌边阅读与挥毫成文。午夜,时常也有电话扰人,高一声低一声地说:“多喝了一口,睡不着,看书呢,写点小东西哩。”王献之有“雪夜访戴”的雅兴,夏季酷暑时节,高老师则有“雨中送书稿”的虔诚。他急匆匆地来了,冒着武汉常有的那种大雨,送来他准备出版的《南望山微话》(散文、杂论、随笔集),还有《生活中悟得》(诗歌、散文诗论集),厚实实的两札,诚恳地对我说:“这是我要出版的两本书,请您为我写个序吧!”接过两札书稿还泛着浓浓的墨香。谁能料到,一个善饮之人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竟然集成了这厚厚的两札!足见,他平时饮酒认真,写文章更当回事儿。

孙犁先生说:“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不能捏造,不可突击。”《南望山微话》《生活中悟得》这么厚重的两本,绝非一天两日拼凑得来。硬桌子,冷板凳,谁不知道做文章是聪明人干的傻事呢。一笔一笔地写,一篇一篇地熬,春燕秋鸿也不过如此吧。看来,酒前热闹人常见,酒后寂寥无人知。高老师笔下的历史钩沉、现实反思,并未局限于卖弄文辞、玩票消遣的小圈子里。一读,就感到他的文章里有着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官场腐败、市井俚俗、文化流弊......形形色色的话题都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指手画脚并不难,难在提出一点独特的想法,拾人牙慧还叫什么文章?高老师作品贵在他独立的思考,他揪住一件事情,有下手的理由,有解剖的技术,还能换个应时应季的好价钱出手。他这两札书稿中的文章都在《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抛头露面过。

虽说过着“半壶酒一囊书”的日子,很雅致,但翻翻家底,高老师生长于贫穷的农村,扛过几年枪未曾上过战场,读书后便留在高校工作。在职期间,恪尽职守。暇时,舞笔杆弄电脑,喜欢文学;爱好“千字文”,多系“小言论”;无惊世之作,少骇俗之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要著书立说,传播思想,背后要付出多少苦心经营、铁砚磨穿。古人云:十年窗前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如今,作家已不是什么稀罕奇缺的人物了,写几篇文章或者一两部书就谈论富贵功名,显然是痴人说梦;但以文学为理想、做事业的人,却世代不绝——当然,迄今极少有人能在写作这个行当里富甲一方。高老师走到如今这一步,完全靠的是自信。有人羡慕:“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萧便得仙”,这等便宜,怕是做梦都碰不到了。侯宝林大师谈作艺时说了一句话:“功夫大了”;孙犁先生说作文时同样是一句话:“千古名师,也无非叫你多读多写;文学,全靠自身的素质和坚韧的努力”。想必高老师也是深谙此道的。

“唯有菊花蓬蓬开,千姿百态竞芬芳。露冷寒凝挺傲骨,风刀霜剑犹抱香。”这是高老师《菊的赞歌》诗中的摘句,我原本想他只写散文、议论文和随笔的,没想到这一次开了眼界,也见到他的诗歌、散文诗及诗论。他有篇散文诗《把自己打磨成金子》,我觉得他也是在不断地打磨自己,能否打磨成金子靠的是毅力和恒心,当然也要靠天分,坚定地走下去,成不了金子,也应该要比原来闪亮多了吧。他在散文诗《以泥土的姿态扑向草根》结尾部分写道“能在‘草根’周围做一块能干事、肯干事、乐于奉献的泥土是有幸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将一块泥土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时时自我改良,多干利民、惠民、富民之事,永不言悔,永不懈怠。”这当然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说,新闻好热闹,文学喜清净。高老师饮酒时算是一种热闹吧,酒后乘兴写作或读书应是一种清净吧。古人慨叹:“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经累此生。”古人这话讲的也不尽然,人不能做清教徒,更不能苟活着;人生就是百年也很短暂,无需各种表演。能像高老师这样顺其自然、顺心随意地做几件自己喜欢的事,物役之“累”,也能转化为精神的财富与心灵的快乐。

这种充满激情而富有雅兴的生活态度值得我学习,是为序,更为表达崇敬之意。

注:本文系《南望山微话》《生活中悟得》两本书的序言。


上一篇: 母校是明灯照耀前行路

下一篇: 大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