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长江日报]地质大学教授吴冲龙:地震本质规律远未把握

发表时间:2008-05-19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本报讯(记者谌达军 通讯员曹南燕 易镇镇)“地震预报太难,我们现在抓到的还是现象性的东西。”昨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吴冲龙说,现在理论界在这个问题上的成果更多的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假说。

  
吴冲龙是该校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对包括汶川、北川在内的龙门山地震强震带的强震活动长期关注。

  
1976年,吴冲龙曾在四川长城钢厂地震办工作。由于刚发生唐山大地震,当地非常重视处在地震活跃带上的川西地区。当年8月6日,他们向绵阳地委提出预测结果:当年8月16日—22日该地会发生地震。该地迅速进行临阵预报,将该地的老百姓都撤离。

  
“这个成功预报,当时主要是基于一种归纳推演出来的。”吴冲龙说,在龙门山地震强震带上的迭溪、康定,分别在1933年和1955年发生过地震,而且都是在这个地震带上呈“来回往复式爆发”。根据这个思路,我们估测当年在松潘会发生7.5级地震。当年8月16日,当地发生7.2级的大地震,由于他们成功预报,地震的危害减小到了最低,没有人直接因地震死亡。

  
“当时,我们就总结出了这个地带发生地震的周期节律为20年左右,空间特点是呈南北跳跃迁移模式的。”按照这个表象规律,川西北应该在1998年发生同样的大地震。但当时没有发生。 吴冲龙说,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岩石活动发生摩擦后引起的,它需要一定应力的积累。但积累到什么时候,临界点在哪里,力量到哪里积累了。影响因素太多。

  
吴冲龙说,我国曾在1975年成功预报了海城地震,但随后的唐山地震却预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