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其他媒体]地大专家工作组将奔赴灾区

发表时间:2008-05-20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本报讯(记者张瑜琨通讯员易镇镇徐燕)“我们能为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害做什么?怎样做?”5 月16 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了科技服务抗震救灾座谈会,省政协常委、地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吴冲龙教授、青藏高原专家李德威教授等地大专家紧急研究灾后重建的各种应对方法,以及如何为灾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建网络远程监控汶川地区

  
青藏高原研究中心总工、地学院李德威教授指出,对于青藏高原乃至整个大陆地区发生的地震需要新的预测理论来解释,学校应对该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野外地质考察,用新的科技手段解决地震预报、地质灾害预防等方面的难题,以尽可能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他介绍,国家将在全国15 个省份设置200 余个地震监测站点,目前,已经在汶川设了站点。监测站点全部建成后,将建立“陆态网络”工程,该工程完成后可远程监控汶川地区的地质数据,并进行收集分析。工程是由总参测绘局、国家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中科院、教育部共同完成,已于去年启动。

  
办讲座提高公众自救技能

  
该校科技处处长马昌前说,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是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防震减灾能力的主要差距之一。学校要加大地震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地震预防、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科普宣传与教育,同时组织专门的研究队伍,为相关灾害防护与灾后重建提出可行性建议。

  
该校环境学院祁士华教授认为,防止和减少地震等地质灾害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灾害,提高对地震的监测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环。学校应尽快组织一支由相关专家、博士生、研究生组成的队伍,奔赴灾区,围绕灾后余震预报、滑坡等次生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因地制宜开展地震监测工作,而不是停留在对灾后数据的整理、分析上。

  
该校强调,学校的相关专家首先要尽快面向校内外举办科普讲座,加强地震灾害等方面的宣传,其次,将尽快与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专家工作组,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灾区营救和重建提供技术咨询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