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image1]][[/left]]袁复栋在珠峰峰顶展示火炬 (图片提供:袁复栋)
牛仔裤+T恤,白色的运动鞋映衬着黝黑而阳光的脸庞,十天前刚刚随中国登山队把奥运圣火送上珠峰的袁复栋,与校园中的其他学生并无多大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23岁的袁复栋昨日清晨从北京返回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后,已经迅速从登山英雄回到了一名普通学生的角色,登顶珠峰仿佛是十个月甚至更早以前发生的事情。袁复栋告诉记者,护送奥运圣火登珠峰固然是一生中难忘的记忆,但等待他的将是全新的生活。
上山容易下山难 登珠峰意志受考验
从去年9月开始准备,到5月8日成功登顶,袁复栋坦言,最大的感受是如释重负。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登顶活动,更是全国人民和北京奥组委交给中国登山队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此外,这也是袁复栋第一次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从小在海拔接近3000米的青海格尔木长大,袁复栋有着过人的身体素质,但在登顶珠峰和下撤的过程中,袁复栋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到达7790米的五号营地后,我就感觉体力比较吃紧。5月7日到8300米的突击营地后,由于戴上氧气面罩,视线有点模糊,很有些不适应。”袁复栋说,最终,在队友们的互相帮助下,所有队员顺利登顶。在珠峰顶上亲手打开鲜艳的五星红旗时,袁复栋的心中充满激动和自豪。
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下撤到著名的“第二台阶”时,袁复栋曾经因为害怕而犹豫了三分钟。“以前从来没有走过这条路,而下撤的时候‘第二台阶’有一米多的路没有梯子。”袁复栋在看到后面的队友已经赶上来之后,鼓起勇气“闭上眼睛”沿着绳子下撤,直到脚挨着梯子后心里才踏实。
返回途中路过成都 心系灾区不忘献爱心
圆满完成任务后,登山队在拉萨休整。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由北京经成都到拉萨的往返航班一度滞留成都双流机场,原来计划在13日返京的登山队到14日凌晨才抵达首都机场。
袁复栋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拉萨没有什么震感。但几天来,袁复栋一直通过手机订制短信和网络了解抗震救灾的最新消息。
登山队回到北京后,立即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为灾区捐款的活动,出生于青海农村的袁复栋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仍然捐献了自己的那份爱心。
随身携带专业课本 最大兴趣并不是登山
“其实我的最大兴趣并不是登山。”袁复栋说出这话时确实让记者有些吃惊。
袁复栋说,两年前学校选拔登山队员时,自己是因为体力比较好而入选,入队后觉得跟很多同学在一起训练比较有意思,就坚持了下来。
袁复栋真正的兴趣是机械方面,从小就喜欢摆弄自行车等各种小玩艺的他在高考时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了完成火炬登珠峰的任务,袁复栋在2006年底就暂停了学业,但袁复栋的行囊里一直背着专业课的书籍。
回到学校后,袁复栋仍然跟随原来的同学继续读大三,学校方面也安排了专业课老师帮他补课。“我以后肯定还会登山,但不会把登山作为自己的职业,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在专业方面继续深造。”袁复栋说。(本报记者邹浩 通讯员曹南燕 实习生聂俊菊)
上一篇: [其他媒体]地大专家工作组将奔赴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