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国土资源报]赵鹏大:共产党员的学习永无止境

发表时间:2011-06-1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地质学家、矿产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科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术带头人,建立并提出了地质异常和非传统矿产资源理论方法体系,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地质教育家,培养了一批高级地质人才,为我国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23年,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教育理念。

  
5月24日,赵鹏大院士在八十华诞之际,又获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主席团授予的“十字功勋”荣誉奖;获得国际数学地质协会终生荣誉会员,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的亚洲人。

  
集以上荣誉于一身,赵鹏大认为,“个人的兴衰与国家息息相关,国强我强,国弱我弱,这一切都要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求学生涯颠沛流离,自幼立志报效祖国

  
1931年5月25日,赵鹏大降生在辽宁沈阳一个铁路小职员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出生后4个月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也就开始了他随父母逃难入关的动荡生涯。

  
从初小开始直至高中毕业,赵鹏大就换了6所学校,但不论搬迁到何地,他父母都没有让他耽误学业。从12岁开始,他就离开父母到一所东北流亡中学——设在四川威远县静宁寺的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住校读初中。所幸的是,虽然求学生活条件很艰苦,学校师资力量却很强,教师都是从北方流亡四川的原名牌大学教授,而且学校要求极为严格。紧张而艰苦的生活,对他日后的成长影响颇大。赵鹏大自幼独立生活,集体观念强,养成了整齐有序、严格守时、行动敏捷等习惯。


  “困境谋生,苦读静宁,多重磨炼,终身受用。”动荡的童年和艰苦的少年生活练就了赵鹏大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定了他立志报效祖国的信念。

  
1948年,当他报考大学的时候,他唯一的志向目标就是报考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立志学习地质几乎是他从小学就有的学习愿望。

  
当年在四川威远县上小学,教师曾带他们下煤矿参观,他对地下能有如此之多煤炭感到奇怪,也使得他对从事矿业活动的人们很崇敬、很钦佩。在四川自贡市上小学时,教师带他们去大坟堡参观盐井和火井,看到卤水如何从地下提升到井口,又如何利用天然气“火井”将卤水熬炼成盐。到了中学,听教师说地质学家能计算出埋藏在地下的矿量有多少。所有这一切使他立志要学习地质,当时他的祖父极为反对,认为学地质是“看风水”,以后成为“风水先生”有何出息?父亲主张他报考军校,推崇军事救国。当时只有已在北京大学上学的哥哥极力支持他报考北大地质学系,说北大地质学系历史最久,师资最强,条件最好。他报考北大一举而中,使得他学习地质的理想得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明确主攻目标,力求成果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当时北大地质学系荟萃了很多中国一流的地质学家,系主任孙云铸教授的古生物课、王鸿祯教授的地史课、马杏垣教授的普通地质学等,都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他敬佩和学习的榜样。最后,赵鹏大选择了以“矿”作为“主攻”目标,这不仅是因为自幼对矿“情有独钟”,更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他就认识到开发矿产资源对国家建设与保卫国防的重要意义。所以,他的大学毕业论文选择了“陕北四郎庙油田地质问题”进行研究。

  
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分配到刚刚筹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参加建院工作。这一年,他在北京大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明确了政治方向。

  
1954年,国家派他前往苏联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地质学家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院长雅克仁教授。在苏联学习期间,包括赵鹏大在内的一些留苏研究生为了早日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曾向当时我驻苏大使馆提出:“能否只在苏联大学听一些国内尚未开设的新课程,学完后不作研究生论文,不要副博士学位,这样可以缩短在国外的时间。”结果,大使馆坚决不同意,要求他们“一定要作论文,一定要拿学位”。

  
赵鹏大说,事实证明,大使馆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作为留苏研究生,决不是仅仅要求多听几门新课的问题,而是要求通过研究生论文工作学习和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要明确自己的主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力求成果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当时,他选择了“矿产普查与勘探”作为攻读的专业方向,并以中国富有但在当时属于新类型的“网脉状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作为论文研究对象。在工作中,他创造性地尝试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矿体变化性和勘探方法问题。从此以后,定量地学及后来的数学地质特别是定量勘查就成为他终身的研究方向。
  
  
回国伊始,赵鹏大在北京地质学院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承担了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他用所学到的知识,报效生他养他的祖国。

  
 以祖国需要为己任,科研行政“双肩挑”

  
长期以来,赵鹏大院士将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双肩挑”重担系于一身。为了做到两不误,他每天工作四个单元,从晚十点到凌晨两点是他的“第四单元”,节假也难得休息。从1958年回国至今,他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院长、校长等职,此外还兼有众多的社会团体和学术机构的职务。

  
1985年,赵鹏大担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不到两年,他就以地质科学家的远见卓识,较早提出“一个为主(教学),两个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项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并且根据地质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设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地质大学”的办学目标。

  
1987年11月7日,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国地质大学宣告成立,标志着学校由单科性地质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改造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赵鹏大心中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担子更加沉重。他根据国外大学的发展状况,适时提出要建设“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综合性地质大学”的目标,并带领中国地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创业。1993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跨世纪工程——“211工程”的推出在全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赵鹏大深知“211工程”对中国地质大学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场挑战。他果断提出,力争中国地质大学进入“211工程”前列,创办地矿类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他提出了学校“211工程”建设的目标、步骤、途径和措施,特别强调了以“联合、交叉、前沿、急需”八字原则加强学科建设,现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赵鹏大虽然已年届80岁,但他仍以祖国需要为己任。他有一个面向21世纪的庞大科研和教学计划,如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非传统矿产资源问题,地质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大交叉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发展战略问题等。

  
在赵鹏大的新浪微博上,他给自己的签名是“探矿人,教书匠”。“忙碌是福,紧张是禄,勤劳是寿,成功是喜,奋斗一生,苦甜兼容,得失成败,乐在其中。” 赵鹏大院士从教60年来,教书育人不计其数。这是他60年来最切心的体会。

  
心系灾区,捐款传播爱心;奖掖后学,设立专项奖学金

  
在赵鹏大院士八十华诞的庆祝活动上,曾在1986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过地大(武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余际从教授感慨地回忆,1989年全国动乱时期,时任地大(武汉)校长的赵鹏大院士心系学生安危,跟他们说,你们若有什么意见朝我一个人来好了。在那个非常时期,他坚持党性、胸怀大局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乃至他的真诚让学生们感动不已。

  
他爱护学生、提携学生的行为从未停止过。早在2008年,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他向灾区捐款1.5万元。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突发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赵鹏大院士再次向灾区小学生捐款1万元,并附言:“捐给玉树灾区的小学生。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捐款是有限的,爱心是无限的。玉树那位十岁的藏族小志愿者让我感动,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为了资助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汉)地质勘探、数学地质、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的品学兼优学生,赵鹏大院士在他八十华诞之际,携弟子共同出资110万元人民币,成立专项奖学金。这是目前我国以院士命名的最高金额的学生奖学金。

  
谈到设立奖学金的初衷,赵鹏大说:“虽然现在国家、学校对学生的各类奖励很多,但还是不够。我知道学生求学的艰难,我也曾经年轻过。解放前国家动荡,我为了读书,曾在四川、辽宁、天津等地四处流浪,就读的中小学不少于六所,当时读书没有任何人的资助。现在每次看到年轻的学生,我就会想到自己从前求学的艰辛。”

  
2010年5月,赵鹏大萌生了为在校学生捐资助学的想法,其学生纷纷响应。“自己作为院士,作为教授,党和国家给予的照顾很多,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较好。但现在的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压力都很大,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加以鼓励,是我和弟子们的快乐。”赵鹏大说。

  
目前,地大(武汉)和地大(北京)两校各有3名学生获得首批赵鹏大奖学金,每人各5000元。

  
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践行责任,学无止境

  
作为一名党员,赵鹏大始终牢记党员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无时不刻地学习新事物,锐意进取,践行使命。

  
2005年8月20日到25日,赵鹏大应邀到加拿大多伦多参加国际数学地质年会,其中有11名党员。根据学校党委指示,赵鹏大院士一行在国外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会议一结束,他们就在学术会场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支部会。

  
在临时党支部上,赵鹏大学习了中央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决定,还有学校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关文件。同时,利用在加拿大开会的机会,他们到白求恩故居去访问,再次感受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很有启发。”赵鹏大说。

  
身在国外,能与国内同步开展先进性教育,赵鹏大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有意义。“我是1952年入党的老党员,我深深体会到这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老党员,我认为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是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出现很多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如果不学习,很容易落伍,如果在思想上落后,行动就赶不上党的要求。”

  
“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学习永无止境。不论入党时间多长,工作资历多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都非常重要,毫无例外。每一个党员都应努力学习,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赵鹏大说。(本报记者 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