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荆楚网]院士当导师,“一生一方案”,地大这样培养“未来技术人才”

发表时间:2021-10-15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荆楚网 2021-10-14点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4日讯(记者陈晓彤 谭芳 通讯员庞伟红)“未来技术人才”该如何培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鑫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院将面向国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发挥地大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学科优势,围绕地质资源演化、深地深海探测和健康地球技术三个主要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13位首席科学家组成“导师天团”


14日,未来技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时揭牌。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通讯员庞伟红 摄

  据公布的导师名单,未来技术学院的13位首席科学家汇集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领域内知名学者。他们将作为牵头人,以环境水科学大数据、地球物质科学先进实验与计算、深时生物与环境演化模拟等研究方向,组建13支跨学科导师团队。


  陈鑫介绍,学院根据首席科学家的研究方向,从全校各个学院抽调所需学科的优秀教师,汇聚学校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领域的高水平智力资源。目前共有导师67人,每个团队配备4到6位导师。


  与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先学通识课程,再确定研究方向不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报考时,就能够选择意向导师团队和研究方向。招生时,学院对导师团队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公布,学生们定向报考,并由多个导师团队进行面试。录取后,对每位学生确定一位 “责任导师”,并由导师团队集体指导其四年的学业和科研能力培养。


  每个学生的课表都不同


10月1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技术学院举行开学典礼。记者高勇 通讯员庞伟红摄

  据悉,学院采取四年培养制,优秀学生会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同样是四年,未来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比其他学院更灵活。


  学院根据导师团队确立的研究特色,以知识体系完备性和跨学科为原则,对现有专业的课程整合优化。学生在进入学院后,由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优势、研究兴趣以及团队培养方向的需要,设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通过灵活配置课程教学计划,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课程表都是不同的。比如有学生可能在大二就上了大三的课,或者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创新或科研项目,来申请某一门课程学分。


  “学院不强调通过增加学分的方式提升学业难度,事实上总学分甚至还略低于其他学院。我们希望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尽早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陈鑫说。


  开发系列新课程,将前沿技术与传统知识结合


  据目前入选教育部首批名单的高校培养方案来看,各校在办学方向上各有侧重。而中国地质大学以教育部精神为指引,立足于自身特色,主动探索地质类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路径。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领域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我们的未来技术学院将以地质资源勘察和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围绕地质资源演化、深地深海探测和健康地球技术三个主要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陈鑫表示,学院将采取宽口径教学,即不仅为学生打好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还会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开发跨学科特色课和学科前沿课程。比如在传统地质专业课程中,融入大数据手段和前沿信息化技术,开发综合勘察与数字技术、地质大数据技术、地质云开发与应用等课程。


  “我们致力于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教育培养机制,让学生们了解掌握先进智能信息化技术,把握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成为能够引领未来技术创新,敢闯会闯的新时代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