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近推出的“创新人才计划”、“学科交叉计划”和“西部人才计划”3项保送研究生举措,使一些专业成绩并不拔尖的“偏才”、“怪才”榜上有名,而一些考试成绩靠前的学生,却在严格的面试选拔中惨遭淘汰。 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余喜军,专业成绩在班上仅排第63位,但他却被学校提前免试保送读研究生。评委们认为,余喜军的专业成绩虽然排在第63位,但他参加的“世纪鹰”创业团队,不仅获得了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而且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银奖。对这样的学生,既要看成绩,更要看能力。 对此,本次“保研”面试评委之一、地大(武汉)研究生院副院长殷坤龙教授对记者说:“学科交叉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研究的需要。我们选择学习基础好、学科交叉意识强的本科生跨专业进入硕士阶段甚至博士阶段学习,正是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必将对学校本科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11月3日,地大(武汉)共有43名本科生与余喜军一起,提前获得了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占该校今年全部公费保送研究生名额的四分之一。 地大(武汉)此次保送研究生导向的变化,使不少低年级同学开始对号入座,谋划起自己的未来。地学院2001级的小申,为了将来考研,原打算不再参与社会工作和课余科研项目研究。但当看到这次学校保送研究生的名单后,又回心转意:“看来,学校不一味强调学习成绩,这次是动了真格的。这样下去,我就敢尝试着处理好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和课余科研的关系。” 近年来,地大(武汉)着力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评价学生时,成绩不再是惟一的标准,更看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为此,学校对本科教学计划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使学生享有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该校教务处处长欧阳建平教授说,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就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辅修、读双学位或从事课外科技活动。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偏才”“怪才”大开绿灯:设立大学生科技和创新基金,从经济上资助创新人才;配备专门导师,对他们进行创新指导;设立大学生心理测量和人才测评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和咨询;每年举办文化节、科技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从中找到创新点和学科交叉点;改革学生综合测评方案,在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等方面,充分体现鼓励创新、鼓励拔尖的指导思想。 地大(武汉)副校长姚书振教授告诉记者,学校此次推出的保送研究生计划,只是该校创新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将采取多种举措来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他介绍说,在不同专业之间交叉保送研究生,不仅是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它强调的是在两个学科领域充分发挥才能,开拓新的生长点。他表示,学校将采取全新的培养模式,如实行“双导师制”,确保已有学科交叉意识的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里进一步拓展。 该校学工处处长傅安洲向记者表示:“我们要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院系学工干部和学生辅导员心中都会有一个名单,将长期关注、悉心指导有潜质的学生。”
上一篇: [其他媒体]西部不发达,只因人口稀
下一篇: [中国矿业报]人口分布过稀制约西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