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湖北省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有着科技专长、居于科技高地的专家学者,无疑是科技转化的重要力量。从今天起,湖北日报以《专家与科技转化》为题,推出3篇报道,介绍湖北省几位专家,在科技转化领域所作的探索与努力。
去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钟后,胜利返回地球。当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清醒、健康地从返回舱里走出,作为飞船搜救系统的供应商,武汉中地信息工程公司董事长吴信才舒了一口气。他随着航天员一起在太空遨游的心,终于落地了。8日,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产业园,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吴信才教授。回顾10多年的创业历程,吴信才说:“为给人类创建数字化生存新环境,中地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在高科技领域自强不息的道路。”
引发地图出版重大变革
1982年,吴信才大学毕业。学应用电子专业的他,却偏偏迷上了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技术。他以地质填图为突破口,率领课题小组十年攻关,于1992年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版权的地图编辑出版软件。这是一项引起我国传统地图出版行业重大变革的新成果,使我国的地学机助制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96年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展出的地质图中,90%是采用吴信才的研究成果编辑制作出版的。目前在全国已建立的200多个数字制图中心里,这项新成果全面、彻底替代了手工制图工艺,年产值达数亿元。下之后,吴信才研制成功了更为复杂、应用更广泛的地理信息系统。这项成果在图形输入、海量图库管理查询、网络分析、高精度数字图件的出版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优于国外同类软件,给国外类似品牌软件独霸中国市场的企图以沉重打击。
白手起家艰辛创业
1998年,身为大学教授的吴信才,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技术依托,创办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经济实体——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白手起家、艰辛创业。当时,吴信才执掌的公司看不到厂房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软件知识、程序和信息。借助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他努力攻关,承担了国土资源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数字制图及第二代图示技术在地学中应用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商品化”,科技部2000年国家火炬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10多个国家级研究开发任务。以现实需求为目标,中地公司开发出应用于城市规划、电子政务、环保监测、数字测图等一系列应用系统。其中多个系统成为我国众多领域进行数字化建设的首选软件。借助科技新产品,吴信才领导的中地公司,相关产品已打破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已有1万多个用户,用户量在国产软件中位居第一,已进入日本、韩国、东欧、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时刻不忘产业报国
吴信才时刻不忘产业报国。他向教育部所属重点高校捐赠价值200万元的相关基础软件;投入几千万元,与100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为我国人才培养、国产软件推广作出了重大贡献。吴信才研制的相关系统,在我国“神舟”号宇宙飞船和其他人造卫星发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怎样在第一时间找到着陆的返回舱?如何根据地形采取最佳的搜救行动?西安测控中心集中了全国所有和飞船搜救系统相关的软件,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采用吴信才研制的相关系统。因为可以与吴信才研制的相关系统抗衡的只有国外的软件,但是,在这个高新技术领域,如果用国外软件,就会存在依赖性和危险性。在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时,测控中心使用了4套吴信才研制的相关系统,搜救人员仅用5分钟就在距理论着陆点7.5公里的地方找到返回舱。“神六”返回时,航天员已在太空遨游五天五夜,搜救人员必须及时赶到现场救援,在时间上要求更高,中地公司不断在原来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获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