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曹南燕、徐燕)5日至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的第二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上,专家们呼吁:地球物理学应尽快实现从资源开发型向环境保护型转变。与会者是来自美、法、德、日、韩、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名专家、学者,其中不乏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当前,国内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相继上马,急需以快速、高效、精确的地球物理方法为之“体检”。与此同时,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水资源和城镇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也对地球物理学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指出,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开发利用模式,而充分发挥地球物理无损检测的作用,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地球物理是一门渗透了物理学、信息学等的交叉学科,曾长期聚焦于如何找到固体矿产、油气等。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加剧,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对环境的监测、保护和治理。
中国地大(武汉)地空学院院长徐义贤博士说,在我国,除了承担寻找矿产与能源的传统功能外,地球物理科学也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考古、水资源监测等多领域,但学科体系仍以矿床学、地貌学、石油地质学等为主。我们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挥地球物理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