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袁复栋,一位从青藏高原农村考到武汉的天之骄子,不平凡的他,注定拥有不平凡的故事:尽管妈妈生病三年,尽管全家收入仅靠爸爸一人在村子附近做农活,可他人穷志不穷,凭借刻苦好学的精神,成功入选珠峰突击队,并与奥运圣火一起登上了“世界之巅”。
青海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平均海拔2800 米以上,2005 年夏天,袁复栋从格尔木的农村考到千里之外的大武汉,三年后的5 月8 日,他与奥运圣火一起登上“世界之巅”。昨日袁复栋的爸爸袁德善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已经和儿子通了电话,这位在格尔木再平凡不过的农民激动地用方言,反复说着两个字,“光荣!”
长江商报:看登顶珠峰的电视直播了么?
袁德善:8 日一大早就出去干活了,后来赶回去看了一会。
长江商报:看到儿子了么?当时心情怎样?
袁德善:没有。不过有亲戚在他没戴氧气罩时认出了他,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跟我们说。就觉得我儿子在做一件很光荣的事。
长江商报:这次传递活动开始前,和儿子最后一次通电话是在什么时间?
袁德善:他到4800 米高度时给我们打过电话,后来就再联系不上了。5 月5 日是他的生日,本来想跟他打个电话说说话,可一直打不通。
长江商报:登顶成功后,他跟家里联系了吗?
袁德善:昨天下午开始就在打他的电话,直到晚上9点半左右他们下撤到6400米时,才终于通上了话。他跟我说,爸爸,你们不用再担心了,我安全回来了。我告诉他,儿子,你是我们的光荣。
长江商报:你们以前对登山了解吗?
袁德善:不了解,他大学的教练跟他说登山很危险,袁复栋说他不怕,然后就去了。看儿子这么坚持,我们也支持他,尽管有时心里也挺担心的。
长江商报:在父母眼里,袁复栋是个怎样的孩子?
袁德善:很懂事,上次他在学校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得了500 块钱奖金,马上全部寄给了我们。家里的情况不好,他妈妈生病三年了,全家的收入就靠我在附近做些农活,我们知道孩子在外吃了不少苦,但他从来没说过。
长江商报:现在袁复栋在家乡也是个名人了吧?
袁德善(电话那头传来了笑声):嗯,这两天出去很多人都在说你们的儿子很棒,他们也为孩子的行为感到光荣! (记者周玥廷)
下一篇: [其他媒体]“攀登精神”把他们送上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