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石伟 通讯员曹南燕)“我们的研究,第一次直接证明了古代海洋表面温度已经高达40℃,而不是以前‘不会超过30℃’的假设。”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地质大学师生的论文,人类首次为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时的地球画出了温度表,为当今全球变暖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据介绍,这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是该校27岁的博士生孙亚东,另外还有5名地大的师生。该校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赖旭龙教授是地大研究小组的组长。赖介绍,队员们从2007年开始到贵州和广西交界地区采集岩石样本,然后利用化学试剂溶泡岩石,经过多次筛选,挑出其中叫牙形石的鱼类化石做实验,前后“背”回来了2吨岩石样本。
“10公斤重的岩石,要至少泡上一年才能分解,再从各种矿物杂质中挑选出针尖那么大的牙形石个体,然后对牙形石做氧同位素实验,得出温度数据。”赖旭龙教授的另一位博士生阎春波是论文的第四作者。阎介绍,筛选牙形石的工作非常枯燥,经常要在显微镜上看几个小时,按个数把合适的牙形石选出来。研究的最后阶段,为了增加样本数量,孙亚东一个月内在显微镜上盯了近400个小时,平均每天用13个小时,最终挑出了5000个牙形石个体。昨天,记者在实验室体验了一下显微镜里看世界,聚精会神盯着样本看了两分钟之后,站起身明显觉得眼睛发涩。
“根据实验,当时海洋表面温度有40℃,陆上温度则可能达到50℃。过去没有人敢说古代气温能热到这个程度,现在实验有了直接证据。”赖旭龙教授介绍,该项研究对现在的全球变暖问题有启示意义,如果气温也上升到这个程度,生物界的复苏就需要数百万年。
上一篇: [武汉晚报]2.5亿年前的地球“温度表”
下一篇: [湖北日报]高温致2.5亿年前生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