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曹南燕 实习生左思琪)昨天,中国地大(武汉)传出喜讯:该校师生的合作论文已被国际著名刊物《科学》收录。论文主要观点是:2.5亿年前生物大规模灭绝的原因是当时温度过高,通过研究,他们还画出了当时长达数百万年的“温度表”。 论文指导老师,该校赖旭龙教授介绍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这次灭绝事件造成了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物种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温度升高到了致命的程度,陆地温度可能高达50多摄氏度。 这个结论是如何做出来的?主要靠一种叫“牙形石”的物质。它是一种象鳗鱼一样的古代鱼类的牙齿,通过牙形石标本中氧同位素的比值研究可以恢复数亿年以前的古温度。从2007年开始,该校“牙形石研究小组”在位于贵州和广西的南盘江地区先后采集了和处理了两吨多的岩石样品,获得了3万5千多枚牙形石标本。论文第一作者、27岁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孙亚东及地大合作者在该地区从5条剖面中选用了早三叠世不同时代的269个样品,在显微镜下挑选出约1.5万枚牙形石个体。最后,由孙亚东在德国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麦克·约阿希姆斯基教授的实验室进行氧同位素的测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地区早三叠世完整的温度变化曲线。 论文作者之一保罗·魏格纳表示:“过去没有人敢说古代的气候可以热到这么高的程度。希望将来全球变暖不会致使气温高达到2.5亿年前的程度,如果真那样的话,生物界的复苏就需要数百万年。”
上一篇: [武汉晨报]地大书写“启示录”
下一篇: [湖北日报]高温致2.5亿年前生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