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县山洞里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一丝不差地“监测”记录了9000多年来长江地区每年的气候变化,甚至能“预测”宜昌、武汉未来是否风调雨顺。15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气候学教授胡超涌依据这部“石头记”,做出了长江中游9000年的降水变化图,为破解全球气候变暖之谜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中国样本”。
昨日胡超涌获悉,他的团队与牛津大学合作的有关研究文章被《自然》子刊录用,即将出版。
石笋“年层”像树木年轮
胡超涌介绍,很多样品都可以研究过去的气候,比如树木、珊瑚、湖泥等,但通常年份都不够长,且容易被破坏,那些存在上万年甚至十几万年的石笋是相对理想的样品。
记者在石笋上截取的一段3厘米样品的扫描照片上看到,石笋内部呈现出一条条密集的“年层”,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边界清晰,颜色有深有浅。胡超涌通过对年层的研究推算出,这个石笋已有9450岁,而经铀钍专业分析后可以确定,石笋果真每年都在“长”。“一层就代表‘长’了一年,可以通过每个年层来分析出该年份的气温、降雨甚至灾害情况。”他解释说。
胡超涌与石笋
生长极快 几千年就长到2.54米
昨日,记者在胡超涌办公室见到了这块石头的照片。它是一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石笋,矗立在长阳县清江边一个人迹罕至的天然溶洞里,靠含有碳酸钙的滴水年复一年凝聚形成。胡超涌告诉记者,这块石笋神奇之处在于“生长”速度极快,仅几千年就“长”到2.54米高,而正常情况下是需要十几万年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它所在的溶洞洞口直径达20米,使得洞内环境能随外界产生季节变化,让石笋每年都能“生长”。
表示该年份干旱
国外同行称是世上最好的古气候研究样品
3.1cm
15年前,胡超涌找到这块奇石,引来外国同行羡慕,称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古气候研究样品。“它每年都在‘长’,拥有了9000多年的完整‘年层’,且分辨率高,甚至能从上面看出2006年重庆以及去年长江中下游的旱灾。”胡超涌说。
此后15年,胡超涌所有科研工作都锁定在它身上,几乎每个月都要进洞向石笋“求教”。2008年,让他成功绘制出长江中游9000年来的降水变化图,相关SCI论文被引用100多次。他继而发现东亚与北大西洋特殊的气候关联,并发现长江中游未来的气候或许可以预测。
目前,他正进一步研究石笋上的气温记录,试图结合降水记录,找出长江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