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下,大力开展自然教育,武汉是认真的。昨日举办的武汉自然教育工作大会上,武汉宣布携手开展自然教育,创全国先河。会上还发布“2020—2021武汉自然教育专家库”名单,曹文宣、王焰新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在列。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省市相关领导高度重视以自然教育为抓手,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关爱自然、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2019年4月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2020年6月,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印发《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到2050年,把全国50%以上青少年带到森林中去开展自然研学、自然教育,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自然教育创新体系,加快普及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组建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武汉自然教育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不光将以公益讲座或担任自然导师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动和参与武汉自然教育工作,还将积极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2020—2021武汉自然教育专家库”的首批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张先锋,国际重要湿地评估专家雷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长安、徐世球,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兆华,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9人被聘为武汉市自然教育首席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馆长姜昊,长江日报高级记者、江豚等濒危物种保护者高宝燕等20人被聘为武汉市自然教育专家。
自然教育“武汉模式”一直是全国标杆。2019年11月2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下,首届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达成《自然教育武汉共识》。
“武汉模式”最大的特点,一是组建集合高校、科研单位、专业机构、中小学等多方力量的自然教育共同体,二是提出“一步自然,身边课堂”理念,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在公园、湿地、小区、学校等身边的环境中接受自然教育,先理解“家门口的自然”,再进一步认识更广泛自然。
“公园大课堂”是武汉自然教育领域推行多年的成熟品牌,2019年已经面向全市中小学校提供自然教育服务。
未来三年,武汉自然教育将延伸至各类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等)以及社区、村镇,重点完善提升28个自然教育基地课程体系、100个绿色驿站活动,启动15个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工作。(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旋 赵慧娟)
上一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乘风破浪向未来
下一篇: [武汉科技报]大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