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彭鑫 何清吟 韩京靖 摄影 金诚杰 刘鑫)7月7日起,由团武汉市委、市少工委主办的“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暑假爱心托管班”正式启动。来自我校6个学院的32名科普讲解志愿者组成“牵手筑梦”实践服务团,在为期两周的工作日里走进武汉市16个区252间社区爱心托管班,带来“地质探秘:矿物奇幻之旅”科普课程。
“千锤百炼”筑根基
两月筹备期里,团队从项目立项到课程框架确定,从试讲磨课到五次全流程模拟,始终以“内容为王、实践为要”雕琢细节。
经自主报名、信息筛选、线上线下面试等流程,最终遴选32名志愿者,组建的16支授课小组,创新采用“轮值主讲+助教”模式,让每位成员在角色切换中淬炼本领。
志愿者培训会中团队聚焦课程设计的方向研讨、出行安全的隐患排查、社区反馈的逐条梳理,构建起“实践—反思—交流—推广”的闭环成长体系。
“妙趣横生”启新知
如何让矿物学知识从专业书籍走进爱心学堂?地大学子给出了答案:以生活为原点,以趣味为桥梁。课程涵盖矿产安全的国家大义、珠宝设计的美学灵感、矿物观察的科学方法等内容。
“身边矿物奇妙派对”上,志愿者列举铅笔芯与玻璃窗的图片,讲解石墨与石英;“矿物拼图大挑战”里,团队协作拼出的矿物形态,让“形态各异”不再是抽象的课本描述;“神秘地质密码”环节,孩子们在齐声朗读“守护资源安全”倡议书中培养责任意识;“精彩矿物绘卷”以珠宝为引,让孩子们化身设计师,将科学认知与艺术灵感进行融合。
“世界上有多少种矿石?”“煤属于矿物吗?”课程尾声的“矿物分享欢乐汇”中,一个个问题激起探索兴趣,使课堂成为共同成长的平台。
“双向奔赴”共收获
每堂课结束后,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交流,收集反馈,不断优化环节衔接的流畅度,把控课堂时间的精准度,调整内容详略的平衡度。
在四次阶段总结会上,志愿者们分享“纪律管理”的经验,探讨“提升参与感”的对策,畅谈“时间把控”的心得。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中获得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我要去逸夫博物馆看化石”“我以后要当地质学家”托管班孩子的愿望,道出了课程最动人的成果。高温之下,志愿者的脚步仍踏遍街巷,他们说:“在这里学到的,是课本给不了的成长。”(编辑 李锐欣 审稿 陈华文)
下一篇: 赓续攀登之志 勇征哈巴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