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焦思勤 通讯员 刘心语 李攀硕)6月25日至7月11日,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在秭归、巴东两地开展为期17天的教学实习活动。本次实习由黄珂、李会琴、周玲三位老师带队,085231班全体同学参与,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对行业的系统性认知,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筑牢课程思政根基,厚植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
本次实习以秭归为起点,巴东为终点,师生沿着长江三峡湖北段一路前行,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与产品。实习前期,带队老师于6月12日组织了实习动员会,介绍实习目的和任务,强调实习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准备要求。同学们积极响应,并通过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形式做好充分准备。6月25日至28日,三位带队老师前往三峡大坝、屈原故里、G348国道三峡公路段等点位实地备课,为实习教学做足准备。6月29日至7月11日,同学们按照预定线路开展野外实地考察。
本次实习设计了五条现场教学线路,涵盖水利工程、荆楚文化、峡江民俗、峡谷地学景观以及溪谷景观—土家特色文化旅游开发等多个专题。通过行前资料学习、现场讲解与访谈、后期主题研究报告和个人实习报告等形式,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等职业素养。
同学们在带线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在有中国旅游景区建设“天花板”的5A级景区内开展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地学旅游与科普研学产品开发、文旅融合与非遗旅游活化利用模式、旅游景区管理与运营等专题的考察实践。在水利工程旅游考察线中,同学们从多角度考察三峡大坝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学习了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巨大效益,感受和领会三峡精神;在荆楚文化与非遗活化开发考察线上,同学们走进屈原故里,通过参观屈原祠、考察屈原文化和秭归非遗展演、访谈非遗传承人等形式,深入了解景区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利用的路径;在峡江民俗文化与地质科普考察线,同学们在领略峡江美景的同时,学习地学文化、巴楚文化等知识,考察其旅游开发利用;峡谷地学景观考察线中,同学们在巫峡口风景区领略长江第一拐的壮丽,考察峡谷旅游景观的开发模式,俯瞰巴东县城全景,了解巴东县城搬迁历史,感受科学治理的力量;溪谷景观-土家特色文化旅游开发考察线则聚焦神农溪景区,调研考察纤夫文化的旅游保护与传承等问题。
本次实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每条线路之中,通过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同学们沉浸式感受长江三峡区域的自然与文化的魅力,见证旅游高质量发展带给游客和当地人们的幸福生活,加深了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了旅游认同。
本次教学实习得到了我校秭归科教基地、巴东科教基地的支持。通过实习,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旅游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明确了旅游行业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实习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旅游实践,为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编辑 焦思勤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