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我校教师完成国际大洋发现计划钻探“洋陆过渡带”科考钻探任务

发表时间:2024-04-28作者:网站编辑:王俊芳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波) 近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完成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402航次钻探科考任务,抵达意大利那不勒斯港口,我校海洋学院教授雷超完成其洋陆过渡带大洋钻探科考任务返校。

雷超(上排右5)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402航次登船科学家合影

再钻过渡壳,探索陆洋转换之谜

这是雷超第二次参加洋陆过渡带的大洋钻探科考,2017年,他还参加了针对南海的洋陆过渡带的大洋钻探工作。

在本次科考活动中,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7位科学家,登上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决心号”钻探船,在第勒尼安海开展近两个月的联合大洋钻探科考任务,探寻过渡壳属性和地球海陆变迁之谜。

雷超担任构造地质学家,和实验室研究团队一起对钻探获取的岩石或沉积物中的构造要素开展仔细识别,特别是断裂、褶皱、塑性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参数开展详细测量,结合变形组合的认识与分析,开展岩石圈伸展变形过程中构造演化历史和变形期次和阶段等研究。

20世纪80年代在大西洋伊比利亚陆缘深水区洋陆过渡带发现了剥露地幔,从而引发了一场有关岩石圈地壳伸展变形和海底扩张的持续讨论。针对洋陆过渡带属性和陆洋转换过程的关键科学目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批准对第勒尼安海洋陆过渡带开展大洋钻探,希望获取洋陆过渡带构造和岩石组合。

近两个月的大洋钻探科考任务中,科考团队在第勒尼安海海域一共钻探七个站位14个钻孔,总钻探深度达3596.7米,其中成功获取2259.9米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沉积物、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宝贵岩芯。

雷超在 “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开展研究工作

海上科普课堂,传播地球科学知识

“大洋钻探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我想利用这鲜活的素材为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展示自然之美。”雷超参加了由新华网、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地球深部的信使——地中海探秘”科普直播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西城实验学校、四川省自贡市第三十五中学以线上和线下形式举办。

雷超通过直播课堂,“带领”同学们走上钻井平台,了解钻探工具和工作原理;“进入”实验室,参观过渡壳岩芯样品、船上实验设备和测试分析过程;“解读”岩芯中蕴藏的陆洋转换地质记录;并通过连线方式,解答了来自学生们的提问。通过直播,学生们“云游”了科考船,了解了科学家们科考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目睹了钻取岩芯的场景,领略钻探船工作原理,通过科普活动,学生们感受到生动、有现场感的科普教育。据了解,本次科普活动新华网同步进行直播,在线观看超过44万人次。

“大洋钻探是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非常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我希望能将鲜活的钻探科学发现介绍给他们,引导他们更加关注我们的深海大洋。”雷超说,“美国经常有硕士生、博士生申请上船。而由于每个航次给中国的名额非常有限,中国学生很难有机会。中国现在已经建成大洋钻探船,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中坚力量,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带着我的学生一起登上我们自己的钻探船,共同探索陆海变迁之谜”。

通过船岸连线,雷超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西城实验学校开展科普讲座

据了解,始于1968年的国际大洋钻探,是世界地球和海洋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国际科学合作计划,也是引领当代国际深海探索的重要科技平台。近半个世纪以来,大洋钻探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发展。(编辑 王俊芳 审稿 尚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