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 铸魂育人,用不懈奋斗托举地大青年地质报国梦

发表时间:2022-11-02作者:网站编辑:王俊芳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寄语新时代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激励大家在新征程上激昂青春之志,奉献青春之力。近年来,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团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时刻牢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定位,忠实履行为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政治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服务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不断增强和保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的事业不断呈现新局面。

加强思想引领,努力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学校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灵魂。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学校团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导向,发挥政治功能,加强理论武装、强化价值引领、彰显榜样力量,着力夯实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理论武装更加强化。学校团委紧紧围绕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提升青年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常态化。抓住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地大版“青年大学习”行动方案,持续推进“百生讲坛”,组建地大“指南针”青年讲师团,建设“青春演播厅”,青年师生深入支部、社区、网络开展宣讲,在讲中学、在学中悟,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打造《我读党史》系列微剧目,在人民日报有数青年、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青春湖北等各大网络平台总点击量突破10万,荣获湖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全省第二十一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近年来,师生获“百生讲坛”省级特等奖4项,银奖4项,铜奖1项,优秀奖1项;3人入选省级青年讲师团。

《我读党史》系列微剧目

价值引领持续深入。学校团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组织动员各二级团组织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开展特色团日活动,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依托“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与信仰对话”“我的第三只眼”“新青年课堂”等品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青年典型开展交流座谈,每年辐射学生2万余人次,引导青年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榜样力量更加彰显。加强青年骨干培养和典型选树,充分发挥青年示范群体的朋辈教育效应。畅通“院-校-省-部”培养渠道,形成了以校青马班为示范引领,以学生骨干论坛、学生骨干强化班为支撑,以校院两级新生干部培训班为基础的青年骨干培养体系。近年来,向全国青马班、省青马班输送学员32人,1人入选团中央“扬帆计划”,2人入选“全国大学生骨干班”,1人当选湖北省学联主席,4人当选湖北省校媒主席团成员,1人当选全国青联委员,1人当选全国学联代表。累计选树省部级青年榜样32人,2人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受邀参加人民大会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4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6人获评“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

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开班典礼

服务中心大局,努力成为组织青年建功立业的先锋力量

共青团只有与党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自觉融入广大人民的奋斗实践,才能有效实现、充分彰显组织价值。学校团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科创育人,凸显实践育人,坚持以美育人,引导青年胸怀“国之大者”,担当时代使命,不负伟大梦想。

科创育人成效突出。学校团委不断完善“普及型-专业型-卓越型”三级科创工作体系,开展“起航训练营”“科普长廊”“科普创作大赛”普及型科创活动。优化“基础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高徒计划”专业型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探索以“挑战杯”为牵引的双创教育模式。近来年,在“挑战杯”等大型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被授予“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获“创青春”全国银奖9项、铜奖9项,7次捧得省级“优胜杯”;1团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资助,被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实践育人品牌凸显。学校团委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深化“学习之路”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生态文明育人品牌,联合华中九校发起“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成立地质、地理、冰川勘测、水文与生态、人文与社科等5个专项组,在海拔5000多米的长江源区,15天行进1万多公里,对长江源地区的地质、地貌、冰川、冻土、水资源、生态等进行综合科考,唱响了“长江大保护”的青春赞歌。近年来,学校团委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按照一地一模式、一地一特色与云南保山、湖北恩施等5地共建“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基地”,社会实践获主流媒体报道300余次,被多家主流媒体誉为“行走在乡间的青春课堂”,荣获国家级“优秀集体奖”4次,省级“优秀集体奖”5次;累计53支团队荣获“优秀团队奖”,其中省级集体奖项44次,国家级奖项9次;累计58名师生荣获“优秀个人奖”,其中省级优秀个人52名,国家级优秀个人6名。推动“志汇纪”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志愿服务获省部级奖励30余项,“1+N”校区共建项目入选团中央“七彩社区”,“花蕾助学计划”“碧水长流行动”等入围湖北省示范精品项目。研究生支教团获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00余次,学校项目办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

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

以美化人亮点频现。学校团委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作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之一,原创话剧《大地之光》全国巡演十年,辐射观众10万余人次,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入围教育部思政司“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原创情景剧《北京,不会震》受邀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演出。原创科普剧《守望》通过沉浸式的地质科普话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长江大保护。创排的文艺作品连续九年荣登央视一套“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文艺作品蝉联两届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被授予“高校优秀组织奖”。原创综合类作品集锦“魅力中华”应邀赴美巡演。出版《花开的声音》美育作品集、《编钟国乐、古乐总谱》。“编钟艺术”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持续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推进“青年文化旅行社”建设,每年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短剧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20余场,辐射学生3万余人次。

《大地之光》在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被评为特别奖作品

“百年奋斗路 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编钟音乐会

倾情服务青年,努力当好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

青年既是团的工作对象,也是团的工作力量,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生命力来自青年。学校团委始终坚持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立足基层、根植青年,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工作机制更加优化。学校团委不断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网络化的工作机制。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加强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打造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精简共青团机构设置,优化办事流程,积极推动团属工作校区、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设计一体化、扁平化。强化面向基层的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探索“众创众筹众评”工作机制,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推动青年学生参与工作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逐步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通过“主流价值宣传网、基础团务信息网、青年成长服务网”三网合一,打造数据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精密化的治理格局,着力建成高质量、高效率共青团。近年来,学校团委先后获评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校团委获评“全省五四红旗团委”

青年服务走深走实。坚持以青年为本,推进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建立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制度,协助学校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学生。指导学生会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常态化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创新权益服务形式,定期开展师生午餐会、未来城权益直通车、部门见面会、提案大赛,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回应青年诉求。每年开展专题调研,调研问卷覆盖近10000人,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近100份,收集青年合理化建议200条,有效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

师生午餐会

网络育人彰显温度。制定《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推进校院两级媒体融合互促,加强网络信息员、宣传员和评论员队伍建设,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多措并举强化共青团新媒体品牌和平台建设,实现网络思政工作转型升级。“地大团委第四纪”获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获评“湖北省优秀校园媒体”。《在灿烂阳光下》获评湖北省第二十一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微视频类三等奖。网络团课《新青年云课堂,讲好青年战疫故事》获评教育部网络文化成果优秀奖。

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走在时代前列青年前列的先进组织

共青团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青年发展、实践创新的步伐。学校团委坚持问题导向,自觉向党看齐,从严治团,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管理和团员队伍建设,推动团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团的建设纳入党建总体设计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学校成立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改革实施方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有效推进团学改革落实落细。扎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精心设计“推”的制度程序和“优”的审核标准,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加强校院两级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临时党支部建设,着重发挥党支部在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建设更为规范。学校团委坚持“以规范促活力,以活力强规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团内政治生活,扎实推进“三会两制一课”,优化形式、强化互促,定期发布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创新开展交叉巡视。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积极组织主题团日设计大赛、活力团支部大赛、“五四红旗团委”评选,常态化开展“五四红旗团支部”“活力团支部”创优工作,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近年来,4个支部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1个支部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队伍建设更具活力。学校团委不断加强对团干团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选优配强校院两级团干部队伍,定期组织校内外培训轮训,开展“书记言团”“专家言团”。建立团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共青团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形成基层团干部工作“一张表”,常态化开展二级团组织负责人述职答辩,结合党政评价、团内评价和青年评议,通过“选-培-用-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加强团员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通过“五四评优”加强典型选树,将志愿服务作为团员彰显先进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常态化推进团员先进性评价、教育评议,强化身份认同、价值认同。近年来,1人获评“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获评“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

组织形象更加阳光。学校团委稳步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紧扣时代主题,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激发动力、提升活力,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学生会组织联系、代表、服务同学和维护同学权益的职能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制定《学生骨干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学生骨干选拔标准、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生骨干的群众满意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切实推进学生骨干转变作风。常态化组织团委书记例会、社团挂靠单位联席会、学生组织联席会、学院团学组织例会,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工作要求、严肃工作态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组织氛围,打造健康阳光的组织形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高举团旗跟党走,青春奋进向未来。学校团委将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带领地大青年聚焦“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战略主题,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培养锻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魏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