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守底线 促发展 创一流:推进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2-10-25作者:网站编辑:程晓龙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 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先后从北京地质学院的实验科(1952),发展为武汉地质学院生产设备处(1978),再到中国地质大学的设备实验室处(1995)、实验室设备处(2013)、资产与实验室设备处(2016),到现在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同时是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公室的合署办公机构,是原国土资源部武汉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办公室的挂靠机构。经过70年发展,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职能和规模不断优化与提升,已成为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验室环保与安全、实验材料与设备资产、实验队伍建设等归口管理部门。

砥砺奋进,精准发力,实验室与设备事业高效发展

70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和全校师生的支持下,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几代人共同努力下,我校实验室与设备工作成效显著。

优化实验室空间布局,创新实验室建设体系。我校现有实验室建设面积约12万平米,其中包括教学实验室 416个,科研实验室 577个;设备仪器12.85万台套,总价超18亿元;实验用房1036间,其中南望山校区510间,未来城校区526间。教学实验室支撑我校19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覆盖全校69个本科专业。科学实验室支撑了我校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野外观测站以及4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覆盖我校2个国家一流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近5年累计投入1.6亿元,年均实验室建设经费3000万元,建成了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及16个各类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项目。学校构筑了“一校两区”式的“公共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室”的实验室建设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为依托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

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我校单价超过1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近2500台套,总价8.9亿元;单价超过4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近400台套,总价近5亿元;单价在40—10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260台套;单价超过千万元的大型仪器4台套。我校近四年在科技部组织的中央级高校(近100所高校)5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分别排名第18、第5、第17、第11位(湖北省第1位),考核结果分别为良好、优秀、良好、良好。

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筑牢安全底线。我校实验室数量多、分布广、专业覆盖面宽,实验室安全管理复杂而艰巨。管制类化学品使用量约0.48吨/年,气瓶近500个,Ⅲ类射线装置20个,产生的实验室废液约50吨/年;一级安全风险实验室10个,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173个;每年安全培训达9200余人次,应急演练达2500余人次。急救药箱近730个,配置试剂柜、储存柜、安全柜近300个、洗眼器近140台,监控、报警装置全覆盖。通过多年努力,学校形成了“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构筑了“安全巡查—预警—应急管理”全路径闭环系统,建立了“三支柱、一平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已编制涉及安全方面的11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实验室自查、二级单位巡查、学校督查、多部门联查的实验室安全巡检体系;形成了宣传、演练演习、培训教育、考试考核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体系;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购置、领用、存放、使用、处置的“化学品管理平台”系统;打造了“实验室安全月”活动品牌并在湖北省高校推广。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多措并举,有力保障了我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连续多年无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

优化实验队伍结构,提升分析测试质量。我校专门从事本科实验教学的实验人员199人,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6.2%;正高级职称占比4%,副高职称占比26.6%。安全专职管理人员36人 ;安全兼职管理人员 184人;注册安全工程师6人。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新进实验人员在实验室与设备处挂职锻炼试点。

实验队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显著优化。我校测试中心在1995年6月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工作后,先后于2000年、2007年、2011年、2014年、2017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复查,分析测试中心功能持续完善并多次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分析精度和开发深度进一步提高。

加强内部治理,提升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共出台17项处内内控制度,16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备与资产管理等业务制度,编制《实验室设备资产管理制度汇编》,初步构建了适合我校实验室管理实际的部门制度标准化体系;实行联系学院制、科室周会制、科长双周交流制、信息简报制、资料年度汇交制和业务研究制;不断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建立了实验室综合管理、材料管理、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化学品管理以及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实验室安全巡检等一系列信息管理平台;建成了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实验队伍、实验设备、实验室安全及绩效管理等于一体的实验室与设备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实现实验室信息共享、动态实时监管、破除内部管理壁垒、加强信息化系统与管理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把握机遇,推进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现代化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坚持“面向未来,突出规划;安全第一,强化内控;内涵发展,提升服务;聚焦问题,深化改革”四项原则,将以破解在实验室与设备资源保障与管理方面不足和难题为突破口,以实验室安全为前提,以实验室的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和高水平管理为主线,以实验室的“人、物、环、管”四要素为抓手,不断推进制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体系,为学校持续推进“双一流”和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学校将基本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置精准、保障有力、运行高效、服务实时、管理智能的实验室与设备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四横四纵”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不少于100个覆盖各专业的高标准实验室;构建实验室安全“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验室与设备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构建大型仪器战略规划矩阵与全生命周期物联开放共享体系,大型仪器设备价值占比达到18%、利用率>90%、共享率>60%;建设一支能支撑我校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引进和培养3-5名实验领军人才、10-20名实验骨干人才,实验队伍规模占教师规模不少于10%。

“十四五”是学校开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的攻坚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将立足新时代,应对国家战略新要求、行业转型新态势和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转变新观念,担负新使命,不断开创发展新格局,初步实现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抚今追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从一个小小的实验科出发,到生产设备的单项管理再到全方位的实验室与设备的综合现代化监管,在其逐渐壮大的背后是一代代实验室设备人前赴后继、开拓创新的奋斗史。

今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将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应对新挑战,展现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姿态,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努力。(来源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编辑 程晓龙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