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柏松)我校的后勤事业发展和体制革新,始终紧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趋势和学校发展战略转变,历经三次重要变革。2000年,为建立后勤服务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我校响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号召成立后勤集团。2007年,我校进行后勤体制改革,后勤保障处成立。2021年,为进一步提高运行服务效能,我校将居委会工作职能与后勤保障处整合,组建后勤保障部。
不论体制如何革新,后勤保障部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功能定位,服务教学科研的属性定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育人定位始终不变,坚持“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办师生员工满意后勤”的目标追求,秉持“师生为本、服务至上、保障为要、立德树人”理念,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后勤保障部现有6个机关科室,7个实体中心和2个挂靠社区,职工930余人(正式在编人员130余人),为全校师生提供包含餐饮、教学辅助、学生公寓、楼宇物业、校园管理、邮政通讯、商贸接待、公务运输、驾驶培训、水电运行、房产资产管理等多种保障服务,努力服务我校《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迈向2030》战略规划,为我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提供强劲的后勤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后勤高质量发展
后勤保障部坚持将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保障条件改善为基础,以服务育人为切入点,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统筹推进“三化三型”(社会化生态型、精细化节约型、信息化智慧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后勤党委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加强党委对后勤治理体系完善和能力提升的全面领导。
后勤党委强化责任担当,党员干部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风,在部内凝聚强大向心力,上下一心服务学校大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后勤党委坚决贯彻校党委防控工作部署,为两个校区配送餐食10万余份,消杀公共区域42万平方米,为2315户、5860余名教职工和居民配送物资共计11万余件,超204吨,完成物资、病人、医护人员运输660余趟。以后勤党员为主组建的老同志照护服务突击队,共为465户次提供采购和配送药品、领取快递。在后续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后勤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不退缩,不松劲,交出战疫情、促发展的满意答卷。
后勤党委坚持“从严治部”,以严实作风狠抓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后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积极配合、部内广泛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部内安全工作组织结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安全机制运行顺畅,不断牢固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关键环节纪检监察,优化内控管理机制。
后勤党委着力建立和完善责权对等的人事制度和优劳优酬福利激励机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细化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培养规则,健全选贤任能用人机制和多部门一体化培训机制,构建了精良的保障服务团队。
后勤党委重视营造后勤育人文化氛围,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学生素质教育与后勤工作有效结合的服务育人路径,于2020年开设了我校第一门“劳动教育”通识选修课,联系11个学院400余名师生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制定《后勤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后勤文化的意义内涵和导向,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开创了后勤文化发展和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开设劳动教育通识选修课
优化公共服务 加快幸福地大建设
后勤保障部始终站在育人和发展的高度,坚持师生需求导向,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匹配学校快速发展和师生需求的环境条件,解决师生后顾之忧,提升师生幸福感,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动保障服务条件改善,校园服务品质实现明显提升。西苑食堂、未来城校区学一食堂先后建成开伙,获评食品安全量化A级,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原东区集贸市场向生活服务中心成功转型,提供五大类便民服务,校园服务业态更加完整便利;校内快递服务中心落成,畅通校园民生寄递渠道;震旦园教职工餐厅投入使用,缓解东区就餐资源紧张的同时,将品质精细的餐饮服务呈送师生日常生活;巴东科教基地开站将精细贴心的后勤服务延伸到鄂西南的三峡腹地。
2022年2月,震旦园教职工餐厅开业
2013年,后勤保障部启动学生公寓空调、洗浴系统、开水器安装工程,当年完成5791间宿舍设施改善。2014年,学生公寓开水和热水器安装完成,全校学生宿舍保持24小时开水供应。2018年,直饮水、洗衣机在住宿园区普及。2019年起,逐步翻新改造完成826间宿舍,建筑面积6702.43平方米。2020年,公寓实现门禁系统全覆盖,新增热水洗浴设备及智能支付系统5200台,实现直饮水机覆盖率100%,新增智能节水洗衣机173台,布置集洗衣、售货、自助打印、开水、吹风机、烘干、洗鞋等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公寓生活服务功能间17间。2022年,本科新生实现人均8平方米的住宿标准,南望山校区66%本科生实现4人间标准,76%博士新生实现2人间标准,学生住宿条件持续改善。
南望山校区餐饮基础设施轮番改造。2016年西苑美食广场正式开业,2017年北区星球美食广场开业,2019年东苑三楼好有味美食城、周麻婆地大店开业,形成了基础饮食保障为主,100多种特色饮食服务支撑的饮食格局。供餐品种丰富的同时,各餐饮服务场所也逐步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食品安全更加可控。
2015—2016年,怡宾楼、惠宾楼92间客房完成装修改造。2019年,迎宾楼59间客房改造升级, 校内客房住宿环境整体持续提升。疫情前,校内接待市场正常开放,一年可接待大型会议、培训百余次,接待人数超两万人次。校内可完成大型学术活动保障任务,接待水平明显提高。
地大社区内住户3197户,居民9616人,后勤保障部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近年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及多种类型活动室,满足和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同时做好天然气入户、三期住房选购、喻家山庄住宅房屋产权证办理、南区青年公寓拆迁腾退及安置等工作。开通24小时后勤服务热线,校内居民深夜报修也可快速响应,两年累计受理各类报修4万余项,有效处置率100%,服务效率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强化资源配置 助力教学科研发展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保障资源供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开始显现。强化资源配置,更好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后勤保障部重点探索的任务。后勤保障部始终紧紧围绕我校事业发展,全力以赴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
后勤保障部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公共资源配置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向教学科研倾斜,全面提升公用房配置能力和水平。2012年,后勤保障部对所有公用房进行电子档案分类,建立了房屋管理系统雏形。自2013年起,逐步按用房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标准管理模式。每年开展清查,完善制度。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用房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填补我校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空白,推动公用房管理向“分类定额、量化管理、超额收费、缺额补贴”的目标迈进。后勤保障部还积极探索共享实验平台管理方式,公共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释放。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结合多校区办学实际,我校对519607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进行了有效调配,满足了学科建设的物理空间需要。2012年起,开展电力增容专项建设,到2019年完成二期项目建设,10千伏高压供电第四回路增容、各重点楼宇双电源改造等工程陆续完成。
从2011年我校启动新校区谋划、建设到2019年未来城校区建成,后勤保障部积极参与新校区高起点、科学化的后勤服务管理。未来城校区建成后,我校实施后勤改革实践探索,采用“管办分离”的新型后勤模式。后勤保障部服务学校中心大局,主动作为,精准落实家具配备及资产管理、师生搬迁、基本伙食保障等工作职责,有力保障未来城校区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野外实践作为我校特色之一,教学基地多建设在深山大川之畔。后勤员工们远离家人,每年接待上千名学生,为野外实践教学提供后勤保障。后勤保障部着力改善基地教室、食堂、学生公寓等硬件配置,提升师生生活体验。凭借独特的教学科研体系、完善的后勤服务,秭归科教基地被评为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地学科普研学营地、湖北省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巴东科教基地获评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
秭归科教基地全貌
完善质量标准 推动数字后勤精确管理
后勤保障部追求“标准化保障,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新方向,有效提高了运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早在2006年,后勤集团就按照科学管理国际通行规则,贯彻ISO9001质量认证标准体系。2012年,后勤保障处跟进通过ISO9001:2008贯标认证,重新进行标准制定和操作规范修订。2021年,后勤保障部再次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建立覆盖后勤各个生产服务过程的文件内控制度217个,业务流程200个,业务覆盖率100%。标准化服务推动后勤综合满意度达94.05%,且保持逐年增长趋势。
2015年,后勤保障部尝试发展线上互动新型后勤服务模式,推进了网上报修和沟通渠道的建立,迈向智慧后勤建设新阶段。2017年,实现网上公寓管理、房产管理等模块PC端功能。同年,电费充值系统完成对接升级,我校迎来电费平台充值自助时代。开展节能监管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全面提升水电能源使用的数字化管理能力。2018年,网上服务大厅建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上线,师生咨询、二手市场、失物招领等模块运行。2019年,食堂实现“聚合支付”,提升就餐便利度。2020年,完成人财物关键要素的信息化管理,建成财务进销存、房产管理等13个服务子系统,实现智能化信息监管。2021年,搭建22个合同模板,在线上平台全过程完成采购论证、招标、合同签订、执行的信息公开和管理。经济运行持续规范,每年线上审批合同近900个,合同签订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数字后勤建设初成,精确管理迈上新台阶。
打造美丽校园 深化绿色生态“双碳”建设
我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后勤保障部积极响应,通过强化内部管理降本增效,为打造宜学宜居美丽校园和节约型“双碳”校园贡献后勤力量。
后勤保障部将办学特色和地大人文特点融入生态校园建设,精心打造四重门绿化广场、寿山石广场、化石林、樱花园、梅园、玉兰园、香樟园、牡丹园、银杏坡、红枫林等校园景观。校园四季有绿、全年有花,绿化面积达47.54万平方米,植物品种达210多种,绿化覆盖率达82.4%。2018年,我校获评“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
四重门绿化广场全貌
2011年,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成现代化水电节能监管平台。2015年完成锦鲤塘雨水收集再利用工程,实现回收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浇洒。2017年在湖北省高校中第一家开展合同节水项目。2018年,智能无人值守节能水泵房的建成也是湖北高校首例。2020年,学生宿舍浓水回收试点,开创湖北高校利用直饮水机进行非常规水利用的先河。2022年,实现地下供水管网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在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我校2013年用水量与2021年相比由313万立方米降至256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从75.59立方米降低到56立方米(全口径),远低于武汉市高等教育行业用水定额通用值80立方米(人∙年)标准,我校成为湖北省唯一一所“节水型标杆高校创建单位”。
我校倡导节约,反对浪费。2020年,后勤保障部一方面调整管理模式,改进生产和供餐方式,多渠道减少食材的浪费和剩余饭菜量,另一方面联合校工会、学工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开展节粮宣传。食堂每日收运泔水桶数由初始的55桶左右减少到40桶左右,餐厨垃圾减量比例近30%。
2019年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近年来,后勤保障部面向校内师生进行面对面水电节能、制止餐饮浪费、垃圾分类等宣传及培训500余次。结合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组织主题学术会议、征文、创意大赛等多种活动,让“双碳”意识在师生中入脑入心,努力形成“生态、绿色、节约”校园环境。
展望未来,后勤保障部将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以高质量服务为重点,打造与我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编辑 赵婧萱 审稿 陈华文)
上一篇: 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