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慧校园

发表时间:2022-10-14作者:网站编辑:程晓龙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1995年11月,我校成立网络中心,开展校园网络建设;2000年3月,网络中心及电教中心CAI研究室合并组建为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2015年4月,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5月,学校整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职能,成立网络与信息中心。2021年7月,网络与信息中心更名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从直属单位变成职能部门。

学校党委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列入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与“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之一,明确信息化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提出了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是支撑人才培养提质发展、科学研究赋能增收、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学校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智慧校园。

健全体制机制,确保信息化快速推进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明确网络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力和推动力,提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和统筹能力,落实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技术支撑和指导责任;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制度规范,完善网络与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与服务保障的体制机制,建立学校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资产体系和信息化工作内控管理体系,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数据管理办法》等6个校级文件进行修订,对内控制度和内部文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发布,共计修订与发布文件40个。

学校信息化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做好支部党建和班子建设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单位职能,通过不断调研学习转变思想;坚持“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对年度执行项目坚持专家论证和学校招投标管理规定,杜绝违规操作;坚持队伍建设,利用行业会议、专题讨论会议、业务研讨会议、技术交流会议和培训班等机会,全体员工以不同的形式、分批次参会,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全面落实“放管服”的供给侧改革,坚持职权法定、权责一致、便民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厘清各部门工作边界和协同内容,优化校园公共服务,便捷师生,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业务部门业务数据的特点,确定数据的时效、周期、更新等规范,实行数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强化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落实“一数一源”的数源归一管理及工作要求。

学校多次召开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

学校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探索并建立“双线协同、两办联动、主事会商、定期调度”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网信领导小组会议和信息化工作调度会议。学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有效地推进了业务流程梳理、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一数一源”的数据归口管理、数据治理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建设工作。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信息化支撑基础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持续开展南望山校区教学办公楼老旧网络改造、网络安全改善、核心网络升级、机房改善、数据中心改善等工作,改善了学校网络和数据中心支撑环境,保障了校园网络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同时,为保障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检验设备的可用性,提高人员的应急保障能力,多次开展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网络应急体系和机制;建立并部署了IT资产及网络运维平台、数据中心运维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云资源管理平台、数据中台等运行监测与管理平台,将设备运行情况公开化和透明化,提高IT设备和资产的管理水平与监测能力。

信息化建设中开展应急演练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打通南望山校区和未来城校区所有200余间智慧教室控制设备,搭建远程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全校智慧教室的集中运维管控;搭建集控式录直播系统、屏幕采集系统和云录播综合管理系统等,实现教学课程的自动录播、教学屏幕信息采集、录播设置和管理;搭建教学督导系统,支持实时观摩课堂教学,实现常态化教学质量督导;完成教务处课表数据、通知公告等与南望山校区教学综合楼和未来城校区公教楼信息发布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发布;搭建校级教学数据平台,实现课堂教学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展示等。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强科学研究,强调算力支持。高性能计算平台是一所大学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设施和功能逐步完善。平台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工程、材料化学、海洋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服务环境。据不完全统计,依托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纵向科研项目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其他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篇。

信息化建设中开展平台用户培训

学校信息化工作中,严格执行机房设施定期检查制度,做好UPS、精密空调、配电系统的日常检查,确保机房环境设施的有效正常运行。加强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制订了机房环境设施的应急预案,开展季度相关动力配电、关联系统应急演练。落实中心机房常态化值班及UPS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巡查力度,及时跟踪、协调、处理各类报警事件,对于市电停电UPS 报警,第一时间(30分钟内)确认,第一时间跟进落实停电原因、影响范围、应急措施等情况。制定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印发《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信息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启用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对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系统安全和运行管理实施全程监管,确保系统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及学校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及安全的要求。

不断消除数据孤岛,有效激活数据效能

数据治理平台项目启动与师生个人数据中心项目推进会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速推进数据汇聚,不断扩大数据共享范围。截至2022年9月,数据中台已实现了与人事处和本科生院等18个业务部门的数据集成。目前数据中台共为18个部门提供了学校组织机构信息、人员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共享,涵盖微服务平台、实验室安全巡检系统、未来城管理办公室合同管理系统等62个系统。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推进数据治理,完善数据资产体系。建设了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对学校18个部门60余个主要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了治理,梳理原始表单24,132张,按照教育部高校数据标准规范形成12个标准数据集,已完成62个业务系统的全量数据入库,其中55个业务系统完成标准化入仓工作,发布数据清单561个。起草了《数据标准管理办法》《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数据共享使用规范》等相关文件,完成了基于全量数据入湖入仓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化数据标准V3.0》。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速推进数据安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使用。构建符合校情的数据安全治理解决方案,在常态化的网络数据安全防护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数据脱敏系统,强化数据防护和处理安全。同时推动数据的异地备份和数据分类分级管理,通过建设“两地三中心”和细化管理数据的共享分级,实现数据在存储和共享环节的安全。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推进数据应用,不断提高数据效能。数据资产体系建设的成果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数据应用才能被大众感知到。目前数据中台已支撑信息门户、可视化门户、办事大厅等一系列公共平台,同时支撑了微服务体系。

不断优化运维体系,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信息化建设助力核酸检测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主动服务响应机制,开展一日三巡,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涉及全域性、区域性的重大问题90%以上都被主动发现和提前解决。同时,为确保两校区线上会议、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化办的运维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提前数天与用户单位沟通方案、测试联调,做好会前准备,平均每年提供视频会议及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百余次,均取得了满意的线上会议效果。

教学基础设施检查

为有效提高学校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学校发布了《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管理制度》,建立主动服务响应机制,开展一日三巡,主动发现、解决问题,不断校园网安全稳定服务能力,坚持网络安全主动运维机制,对各单位网站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在重要节点保障时期,落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实施24小时值守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做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近年来,学校开展南望山校区教学办公楼老旧网络改造等工作,完成南望山校区25栋学生宿舍楼、23栋教学科研办公楼的网络升级改造,改善了学校网络和数据中心支撑环境,保障了校园网络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为了保障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检验设备的可用性,提高人员的应急保障能力,每年定期开展综合性和单项性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网络应急体系和机制。同时,积极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精湛、管理水平高超的领导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管理人才队伍。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化素质和水平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素养提升专题培训会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调研兄弟高校信息化工作经验,通过开展系列培训等,多措并举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连续3年在暑期为新入职教师开展全覆盖式信息化平台素养培训,先后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素养提升专题培训8场,分层分类推动信息化素养培训有效覆盖全目标人群。通过开展“数字教育大讲堂”活动,营造数字素养学习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教育和信息化的重要性。

网上服务大厅(网上厅)正式上线运行

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深化服务大厅建设,按照随时可办、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应上尽上的建设思路,推动各类师生服务汇聚到学校统一的网上服务大厅,所有的线下服务集中到线下服务大厅办理,采取“线上约、网上办,一网通办;南望厅、未来厅,两厅同办”服务方式,将网络端、移动端、实体端三大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一网两厅”统一管理的服务体系,做到校园服务全覆盖、社会服务关联办。目前网上厅提供提供11大类、42个子类共计148项一站式办理服务。

我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效率,通过开展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助力实践教学团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建设“基地—云端—学校”三级模式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云平台,平台已经实现了在线生成实习课表、智能派车、投放大屏、微信小程序任务通知和出站返程上车扫码等基础功能,为实现野外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将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工作效率提高和管理流程优化为目的,全面推动学校管理流程优化和重组,全面推进“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工作落实落地,全面推进数据互通共享和“一数一源”的清查,充分发挥数据效能,创新校园智慧生态,建立适应“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的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撑环境,促进学校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局面全面形成。(来源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编辑 程晓龙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