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 9月2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践行“八个统一”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200多名专家和思政教师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
“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逐渐智能化的时代,大学生都是数字原居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内容为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终身;又要坚持守正创新,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使教学方式新起来,使教学课堂动起来,让硬道理更加‘走心’,直击学生成长成才思想的‘泉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致辞。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员,以《基于“三重协奏”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为题作了发言。他介绍,“起曲”环节主要做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交响”环节主要做好师生线下互动研讨,要针对“世纪宝宝”的思维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协奏”环节注重打造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破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两张皮”现象。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岭峻,以《深度中国》为例介绍了如何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要采取专题式、辩论式、对谈式等授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明国家大事和学生的身边事,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在思辨中增进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增进对中国方略的认同。要结合中美经贸摩擦、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热门话题,将思政理念融入“接地气”的教学全过程,做到既有高的“到课率”“抬头率”,又有正确价值观的“入脑”“入心”。
超星集团李阳阳介绍了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金课”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新媒体新技术是激活思政课堂的“强电流”,要通过打造“互联网+思政”,加强教学互动,改变学生不愿参与、不愿发言的习惯;同时做到思政教育“不掉线”,只要手机在手,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负责人庞岚,分享了推进全方位实践育人,打造思政实践金课的案例。据介绍,该校坚持把实践育人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动力源泉和基本经验。5年来,共组建学生社会实践团队2000余支,开展学习之路系列教育,组建“地学强国梦”“西部建功梦”“自主创业梦”等社会实践团队,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张涛华认为,打造思政“金课”的主要矛盾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要求不断提高趋势和教师队伍整体教研水平不高”。他建议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学术研究轻教学服务”倾向,鼓励教师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变为课程内容,让思政课变得“真有用”“真有味”。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艳妮,分享了高职院校在“如何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方面的探索。该校通过打造“创享课堂”,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同上一门课,思政课教师把“思政内容”衔接进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把教学目标和国家需求融入教学实践,推动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翔莲认为,要把“忍受教学”转变为“享受教学”。她介绍了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一线”是指“在线课堂”;“二红”是指以“红色之旅”“红色之声”活动为实践教学载体,进行问题导入式体验教学;“三实”是指“实验室”“实测中心”“实践基地”。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际结合、育德育心结合,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含金量”。
上一篇: 王焰新教授荣获两项国际水文地质学界权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