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80后”一代,一般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978年之后)及80年代前半期,年龄介于20-29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体,是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在许多人眼中,80后一代的青年人在社会道德上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表现在道德缺失、精神堕落、是非观念混淆、公德意识薄弱、过分追名逐利、张扬个性、追求娱乐享受、缺乏深层修养等方面,因此这一代往往是叛逆、另类、放纵、个性张扬的代名词,周杰伦、韩寒、郭敬明、李傻傻、超级女生甚至芙蓉姐姐等等,被认为是80后一代的偶像与代表。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这一代青年,成为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课题。在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充满希望的一代(详见2007年03月12日《中国青年报》)。“说一代不如一代,是九斤老太!”在谈到最近一些舆论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个问题时,教育部部长周济如是说。
“九斤老太”源自鲁迅先生笔下的小说《风波》,她经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其理由却很可笑,因为她生下来是九斤重,她的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女只有六斤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周围的“九斤老太”也非常多,在“今不如昔”的种种恋旧感叹中,往往是以年长者对年少者失信唠叨居多。把“80后”说成“垮掉的一代”,实质上就是新时期“九斤老太”杞人忧天的唠叨,纯属对未来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
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都会毫无例外地在这个时代的人的身上留下痕迹。他们头脑灵活、思想解放、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善于使用高科技工具,使得老一辈的精英们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他们身上固有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语言风格必将打上新世纪鲜明的时代烙印。在80后之前的年代,社会基本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经济贫困,信息闭塞,知识贫乏,思想单纯,视野狭窄。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世界两极对立的格局正在向多极化转变,国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对封闭的社会正在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转变,中国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通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把人们带入了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世界变了“地球村”。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80后”走入社会,他们有着“不同于父辈的新鲜气质,反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做好因势利导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扶他们走正人生道路,这才是年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批评“80后”时,应该多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引导,以激励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
在其中,相信青年时最重要的。要坚信毛主席对青年讲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事实上,“80后”一代中并不乏有许多在学识与胆魄,思想与品德上令人折服的代表人物。洪战辉、徐本禹、刘翔、李向群、文花枝……等人都是近些年来涌现出来的各个行业的“80后”杰出人物。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有力地回应了“80后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的论调。他们都有一种朴实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有别于时尚明星的感召力,又是一种亟待发扬的榜样的力量,他们都应该是80后一代当之无愧的道德偶像。
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认为‘80后’不但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代,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周济强调,“我们的大学校长是最了解年轻学生的,他们谈起‘80后’都充满了感情。谁没有少年轻狂的时候,谁没有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些都不影响‘80后’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主旋律。当然,问题也很多,挑战很严峻,相信年轻的一代能够加强学习和修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勇敢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