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这一地平线上,艺术与传媒学院如初升的太阳,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虽不够完美,却引人注目,它正以自身特有的气质和独特的文化张力为地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注入强劲的活力元素。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长期以来受到各级领导重视。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2006年5月,艺术与传媒学院应运而生。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自成立之日起,在校团委的直接领导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下,我院分团委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主旨,认清自身优势,立足专业、发挥特长、服务师生,以专业的姿态加入校园文化建设队伍,为打造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扩大校院影响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艺术与传媒并肩,汇聚专业优势
艺术与传媒学院现有三个专业,分别是新闻传播、艺术设计、音乐学,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包括三个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资讯艺术设计和数字动画。依托专业优势,以专业精神投身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我院逐渐形成自身的优势:
1.利用学生相对出众的个人条件,我院组建了具有良好的形象、气质和内涵的礼仪队,这些礼仪小姐以专业的现代礼仪服务展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文明、向上的新形象。
2.在音乐学专业这面大旗下,汇聚了一批热爱音乐、具有一定音乐表演才能并愿意以专业水平展示音乐艺术魅力的音乐艺术传播者,他们用专业的歌声和舞姿、用题材多样的原创音乐丰富了舞台,为普及校园文化并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凭借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同样的主题宣传往往有多种宣传效果,平面设计、数字动漫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能展示他们的感悟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4.校园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新闻传播。摄影、采访、撰稿、编辑等等,一整套传媒作品的“生产过程”都轻车熟路,院刊《释然》、报纸《激扬》、黑眼睛摄影协会等无处不彰显着新闻传播专业学子的文化底蕴与洞察力。
二、发挥专业特长,凝练活动特色
与其他院系相比,我院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诠释与身体力行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
1.增强功能,牢记服务育人目标
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慰问老红军、盲校支教、义务献血等系列活动,青年大学生以满腔热情投身公益事业,以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锦上添花。大学生们凭着专业特长和浓浓爱心,走出校园、深入社区,使活动的意义得到升华。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我院学生又一次展示了自身的创造力。如大型图片、美术、书法作品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围绕长征精神主题,设计出高质量的宣传画,在展出的当天引来路人驻足观赏;如征文比赛,我院广电专业同学将对长征精神的深深敬意撒播在字里行间,最后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他们不仅传承了校园文化精神,而且用自己的才情拓深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他们而言,校园文化的内化与升华,不只是一句口号。
2.拓展外延,扩大校园文化广度
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创新空间。我院学生参与的“漫步化石林”时装模特表演,就是结合我校的地学文化特色,利用对我校具有地质特色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化石林的映象,以时装设计和模特表演的活动方式表达了对特色校园文化的理解。
我院学生组织的“校园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内容涉及环保、节俭等公益主题。此项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绝大多数参赛者是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他们以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艺术设计活动,既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又优化了校园文化氛围,收到良好的活动育人效果。
3.提升品位,彰显校园文化深度
“艺术与传媒学院建院原创音乐会”是一次群体性文化尝试,音乐专业的学生自己策划作词、作曲、编曲、演唱。虽然创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它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与走秀,而是一次个人才智与集体智慧的交融,是一次文化原创力的集中展示。
“歌剧之夜•艺术与传媒学院2007年新年音乐会”,音乐系全体师生一年一度为全校师生倾情演绎高雅艺术,给全校师生送上一份高雅艺术的视听盛宴。在欣赏世界音乐大师创作的歌剧经典片段的同时,也通过讲解歌剧剧情与歌词大意为普通学生提高音乐鉴赏力,加强艺术修养发挥了较大作用。
以我院音乐学生和艺术特长生为主体的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参加了赴河南油田慰问的大型演出,服务学校发展是地大学子不可推卸的责任,精彩的演出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在我校承办第九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期间,我院三个专业的同学都踊跃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有的参加“欢聚中国”专场文艺晚会的演出,有的为后台的音乐背景设计与制作提供技术支持,有的担当主持人、记者以及礼仪小姐等等。他们各尽所能、各展其才,为大羽赛的成功主办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们的出色表现也赢得各国教练、运动员的由衷赞许。
总之,从院内到校内,到校外,甚至国外,我院同学以高品位文化活动展开了对外交流,加强与各种文化活动主体的沟通,以高雅的审美情趣、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尖锐的文化辐射力,优化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4.引领方向,体现校园文化高度
2006年我院承办了校第三届普通话大赛,参赛并获得团体第一;参加校第九届健美操比赛,获得第一名;参加校交谊舞大赛,获得团体第一;参加校《长征颂》大合唱比赛,获得第一名;参加第九届武汉高校文艺调演比赛获得3个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等多项殊荣。这一系列的好成绩证明了我院开展文化活动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
我院师生利用专业优势,在各类比赛的平台上展示自己,同时以高水平的设计和表演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上水平、提品位。如我院成立之初向广大师生征集院徽,参与者众多,最后选定王杰同学设计的作品作为院徽,院徽由英文“艺术”和“传媒”的首写字母A和C夸张变形而成。其形如人如山,意在天人和谐,育人为本,表达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抽象的构图与中国人表达喜庆、吉祥和进步的红色相结合,预示着学院红火的前程。
2006年即将过去,得失成败都将成为我院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有理由相信,艺术与传媒学院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继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品位不懈努力!
上一篇: 相信青年,才能赢得青年
下一篇: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