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高校不断加大学生宿舍的建设和投入,不少高校还通过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兴建标准化校外学生宿舍。目前各高校四人间标准化宿舍已达60%以上,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和住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宿舍管理面临新情况
总体上来讲,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的规模在扩大、条件在提升、管理在规范,整体态势良好。当然,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宿舍发展不均衡增加了管理难度。虽然高校学生宿舍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均难以做到整齐划一,新旧宿舍、不同规格宿舍在今天甚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长期并存。有的高校因为宿舍规格的不同而出现多种住宿收费标准。由于硬件设施和客观环境的不同,学校不得不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即便学校分别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入住学生通过比较也总是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满意感。
二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包括安全保卫、后勤服务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在高校普遍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后勤物业管理部门自然要重视经济效益,而学校其他部门则主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和教育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措施,以致出现协调上的困难。
三是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主体意识有待增强。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加强以学校为主体的宿舍管理,而往往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结果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总是难以达成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对立的局面。
四是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如服务育人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活动单一,未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学生宿舍环境设计不合理,缺乏特色;物业管理和教育管理分离,等等。
建立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
在当前条件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已不仅仅是对“人”或“物”的管理,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安全保卫以及物业管理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还需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为此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建立有效的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
第一,健全学生宿舍管理的组织机构。为统一指导和协调学生宿舍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学校有必要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之类的领导机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宿舍管理的具体职能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
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工作计划和任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指导、检查、督促、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各部门则根据既定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从而使学生宿舍管理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作体系。
第二,坚持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制度。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是目前许多高校普遍采取的一项措施,事实也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入住辅导员是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完善学生自我管理工作体系。一方面是建立以宿舍长、楼层长为基础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通过他们开展日常宿舍检查、信息反馈、文化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学生社团组织进宿舍,立足宿舍开展学习和公益活动。
第四,加强学生宿舍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学生住宿信息库,对学生住宿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学生宿舍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三是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BBS、电子信箱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宿舍服务以学生为本
实践证明,学生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动荡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宿舍的管理。因此不断提高学生宿舍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对于有效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加强物业管理,保障宿舍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严格地说,学生缴费入住,与学生宿舍物业管理部门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物业管理部门有责任为入住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服务。
其次是建立集学生宿舍医疗急救和安全保卫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学校应该在学生宿舍设立医疗救助服务点和报警电话,并安排专人值班,以便及时处理学生宿舍重大伤病和其他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是建立学生宿舍咨询服务机构。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思想开导以及提供学习指导等服务工作。
创新学生宿舍服务机制还要特别注重发挥服务的育人功能。这就要求学生宿舍的管理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准则与日常的服务行为相结合。
上一篇: 关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中南六省(区)2008年年会的通知
下一篇: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