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了讲话,提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讲话中还提出四个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为一个有着22年教龄的高校教师,我深切体会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情真意切,期望殷殷、催人奋进,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宣言书,是指引我国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之后感受很深,也想谈谈自己的心得。我以为,志向与理想决定做人的高度、做事的力度和做学问的真度;物化的欲望使人功利和沉沦,崇高的追求使人坦荡和奋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教师应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一直认为,只有为人师表,方能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相辅相成。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必须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渊博的知识。博采众家之长,舍得花时间投入和认真备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基本保证。同时,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厚的科学知识积累和优良的科学研究素养。教学以传播知识为载体,科研以创造知识为追求。只有经过科学研究过程反复磨练和摔打的科技人员,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细节和诀窍,才能真正理解严谨、求实、坚韧等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的内涵。这些亲身经历和支付了“高昂学费”、带来刻骨铭心的体验以及因此而取得的发现、发明、创造或失败是使教学丰富、深刻、独到和具有个性特色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学生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催化剂。高质量的教学既需要有形的规范,更需要无形的感染与潜移默化。教学使知识和思想更系统、更富有理性,科研使知识的传播和育人更深刻、更富有个性。因此,一个称职的高校教师必须教学与科研并重,才能真正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
但是对教师而言,传道是目的,授业是过程,解惑是手段。手段的个性化,过程的人性化,方能塑造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一位有较多专业知识储备的高校教师来说,得到同学“良师”的认可似乎并不太难,要成为同学心目中的益友却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情感的培育需要双方,特别是教师对同学性格、心灵、情绪等多方面细腻的观察、体验、交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富有人性化的教书和育人效果,才能得到多数同学“益友”的认可。因此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舍得花时间琢磨、钻研,在课外也舍得花时间与同学们接触、交流成了我与同学们交朋友的方式。平时总有不少学生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与我交流他们学习和做人做事的酸甜苦辣。许多同学在毕业之后仍然和我保持着联系。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尊自励,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将牢记在我的心间,时时激励、鞭策我做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本文荣获由省教育厅举办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有感”征文活动优秀奖)
上一篇: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下一篇: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