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德沐校园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发表时间:2008-03-26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与优秀教师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对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对于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教师素质的新阐述、新概括,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新要求,深化了我们对师德精神的理解,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为我指明了方向。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要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倡导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并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情真意切,意义深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指出教师应具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阐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就是要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使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教书育人,争做师德楷模;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敬业、勤业、乐业、创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担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责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本文荣获由省教育厅举办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有感”征文活动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