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90后行星科学博士生追梦“嫦娥”

发表时间:2022-05-23作者:网站编辑:庞伟红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庞伟红)两年时间内,以第一作者连发5篇自然指数文章,在嫦娥五号着陆点预选、模拟月壤研制、返回样品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这个1994年出生、把文献当小说看的阳光大男孩叫钱煜奇,是我校地球科学学院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探索宇宙,是钱煜奇一直的梦想。小时候,他最喜欢的书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喜欢翻看航天杂志,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探测……一项项科研成果在他心底埋下种子。进入大学后,他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自学遥感以及编程方面的新知识。听课时认真的神情,赶往图书馆的匆匆脚步,假期泡在工作间的身影,都记录着他的追梦之路。

 

与行星科学“一见钟情”


出于对自然科学的喜欢,大学填报志愿时,钱煜奇选择了地大的地质学专业,并成功进入地质学基地班学习,四年的本科学习,让他具备了扎实的地质学基础。2016年,他和其他8名同学一起,经过层层选拔,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通过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地质标本鉴定等多项考核,其团队获得了两个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7年,他以班级第四的优异成绩被推免,站在了再次选择专业的十字路口。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听了一场学校行星科学研究所老师所做的讲座。在这个讲座中,他了解到,行星科学研究所肖龙教授团队利用嫦娥三号雷达探测数据,在国际上首次识别出月球次表层玄武岩结构,为重新认识月球热演化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这是嫦娥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展示了我国在载荷研制、工程实施、数据处理和月球科学研究方面的高水平。


“太让人振奋了,听完这个讲座,晚上辗转反侧,连夜给肖龙教授发了一封自荐信”,钱煜奇希望利用自己所学的地质学知识,融入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去探索浩瀚宇宙,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肖龙教授也十分赏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认真专注的科研态度,就这样,钱煜奇追梦“嫦娥”的故事开始了。


在导师肖龙的指导下,钱煜奇开始接触第一个科研项目“预选着陆区月壤剖面特性研究”,研究需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重建嫦娥五号着陆区的地质和火山演化历史,限定着陆区的月壤性质,制备模拟月壤用于工程实验,为嫦娥五号月面采样提供支持。

 

“硬骨头”也是前进动力

 

 

钱煜奇参加月球与行星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行星科学是一门由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等学科交叉而来的前沿学科,这就意味着,除了地质学外,钱煜奇需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他不分昼夜查阅资料,放弃周末和假期,开始和着陆区地质和月壤特性研究“死磕”。


需要遥感知识研究月球表面物质组成和形貌,他就恶补几本遥感专业书籍;需要自写代码处理光谱数据,他自学Matlab和Python两门编程语言。“随着研究越深入,你会发现如果不去学习这些新知识,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我必须要完成这项研究,这是我啃下这一块块‘硬骨头’的最大动力。”


经过近两年的科研攻关,他于2018年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这是国内首篇对嫦娥五号着陆区进行研究的论文,获得了国际广泛关注,向世界展示了嫦娥五号着陆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和科学价值。


“在月球上,有一条月溪是由我们地大来命名的”,钱煜奇告诉记者,在一次对嫦娥五号最年轻玄武岩来源进行溯源分析时,他们发现嫦娥五号着陆点距离风暴洋北部的夏普月溪15千米,返回的玄武岩样品可能来自该月溪的喷发。他们将研究范围扩大,发现在月球的风暴洋北部有4条月溪,而有一条是没有被发现和命名的,“我们所提交的‘卢维尔’命名得到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认可”。此外,溯源研究解译了嫦娥五号样品性质和喷发历史,于2021年底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2017年至今,钱煜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月球科研站”、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嫦娥五号着陆区火山活动及其月幔源区性质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嫦娥五号预选着陆区地质填图”项目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预选着陆区月壤剖面特性研究”等项目,参与了多项嫦娥五号任务相关研究,在着陆区地质背景、火山活动历史、着陆点选择、模拟月壤研制、返回样品分析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其研究成果成为了正在进行嫦娥五号样品分析的重要参考资料。到目前为止,钱煜奇共发表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论文7篇,其中包括5篇自然指数文章。


嫦娥五号样品返回后,钱煜奇第一时间参与了对月壤的矿物学、火山学研究,目前相关论文已经投稿。他将继续利用我校完备的实验平台和卓越的分析技术,对嫦娥五号样品进行火山学研究,充分发掘嫦娥五号样品的科学价值,帮助实现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很多人觉得科学研究是一门枯燥的工作,我深不以为然”,钱煜奇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做任何研究,都要带着科学问题去做,复杂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让他非常快乐,也特别有成就感。对钱煜奇来说,阅读文献资料比阅读小说更让他放松,里面的许多新知识和新方法让他觉得越“嚼”越有滋味,用他的话说,叫“其乐无穷”。


 

钱煜奇(左一)与导师肖龙(中)在柴达木进行类火星地貌考察


钱煜奇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导师肖龙的悉心指导和支持,“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老师会及时拨正。但对于创新性问题,他总是放手鼓励我们大胆探索。”


肖龙是地大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行星研究所立足于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致力于培养行星科学一流人才。在导师肖龙眼中,钱煜奇极度自律和自觉,每次就科研问题讨论后,他很快就会列出研究提纲和研究思路,制定完成时间表,而且每次都会提前或按时完成,从来没有延期或耽误过。他极富创新精神,他从不拘泥于和导师制定的研究计划,经常会主动向导师提出新的研究选题,而且都是在阅读相关文献后的有备而来。“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他休过周末或其他假期,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所学专业和从事工作的别样热爱”。


肖龙说,中国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方兴未艾,探月四期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将相继发射,国际月球科研站已在筹备之中,天问二号将赴小行星采样,火星采样也早已提上日程。中国一系列的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需要一大批青年加入并贡献力量,同时也为青年实现梦想提供了舞台。肖龙希望更多的地大学子加入行星科学研究的行列,助力深空探测。钱煜奇即将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肖龙希望他戒骄戒躁,继续踏踏实实并保持科研热情,争取在行星科学领域做出更多的成绩,报效国家。


未来,钱煜奇会继续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将本校所学的地质知识运用到行星探测之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做一个基础扎实、知行合一、努力奋进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为早日实现“航天梦”贡献青春力量。(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