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走出校园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双向选择”,但依据同学提供的信息和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的帮助,我校工商管理专业99学生丁娅玲还是顺利做上了《武汉商报》的实习记者。“受‘非典’的影响,毕业生不能走出校门,招聘会不能如期召开,但只要毕业生能够积极关注学校在网上和公告栏里发布的就业信息,充分利用同学、亲友等各种资源,准确把握自己的就业目标,就还是能通过网络或电话求职来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近日,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李国昌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在“非典”时期所提供的“非常服务”。
针对实际情况,就业办公室一方面重新整理并及时公布2003年2月以来的就业信息,供毕业生参考和联系;另一方面主动给通过就业拓展工作中与学校建立了联系的用人单位打电话,及时向他们通报我校未就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将了解到的最新人才需求通过就业网、就业橱窗及时发布。目前,就业办公室已成功与广东省步步高集团、科龙集团、格兰仕集团、美的集团、富士康企业集团、宏基电脑以及浙江华立集团等一批著名企业构建好了就业联系,给学校的一大批毕业生牵上了红线。
“非典”也暴露出了近年来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期望过高、缺乏就业基本知识等一系列问题。
已经错过了去年11月份至今年2月份的“黄金时代”,但即使在“非典”时期,地大就业网的平均日访问人数也才60人次左右,客观上造成了信息不足与信息浪费并存的尴尬;与此同时,部分毕业生学生埋怨,给用人单位电话打了无数个,传真、邮件发了几多份, 银子花了若干,仍泥牛入海,不见踪影,但全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就业期望是否过高,简历是否有针对性,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分,电话交流是否得体等其他因素。
“非典时期,就业单位同样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李国昌说,在大家彼此无法见面的前提下,推荐信、简历、推荐表、照片、身份证和成绩单一样都不能少:成绩单是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证明,照片是用人单位在网络和电话求职过程中了解毕业生形象、气质等外在因素的唯一渠道,而身份证则是证实自己籍贯、年龄、学校所在地和自己的合法身份、基本的长相的最权威证件。
与此同时,就业办公室也建议广大毕业生,在最后阶段合理定位,广开门路,主动求职,及时就业。关键时刻,毕业生只要能利用好身边可以利用的合法资源,积极通过父母、亲戚、院系老师、校友、网络、人才市场以及学校就业部门等等途径寻找就业机会,仔细甑别就业信息,认真准备有关材料,消除用人单位的疑虑,诚信求职,就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上一篇: 增强安全意识 杜绝违章用电
下一篇: 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