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地下的混凝土搅拌桩,质量如何保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江平教授等人研制的“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刘江平教授介绍,该技术是用一只火柴盒大小的黄色检波器,直接插在桩头上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传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后,便可迅速准确地描绘出桩体的直观效果图。因效果图简单易懂,被施工单位称为“傻瓜图”。 此外,该技术还能大大提高检测速度和降低检测费用。它对单桩检测的平均时间不到6分钟,仅为“单桩静载试验”的二百四十分之一;使用静载荷检测一根桩的费用为2200元,而采用该技术的单桩检测费用仅需560元。 据了解,混凝土搅拌桩是在软土地基上直接打孔,并将水泥粉均匀喷入松散后的泥土里,形成直接竖立在地下的半硬性桩体。它能起到加固软基,防止大幅度沉降的作用,但却成为造成公路坎坷不平的原因。 由于施工是在地下直接完成,质量检测难度大,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所有检测方法都不能达到预先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因此,混凝土搅拌桩质量检测问题被称为高速公路的“黑匣”问题。
下一篇: [其他媒体]师生共享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