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徐燕 于海东)复合地基搅拌桩质量检测,是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长期存在的“黑匣”问题。目前,这一难题已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江平教授等人研制的“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技术所突破。 众所周知,造成公路坎坷不平的“罪魁祸首”是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是高速公路的“肋骨”,一般是在软土地基上直接打孔并将水泥粉均匀喷入松散后的泥土里,形成直接竖立在地下的半硬性桩体,起到加固软基,防止大幅度沉降的作用,又被称为粉喷桩。由于其施工是在地下直接完成,质量检测难度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检测方法是先打桩再挖桩头,用眼睛看了没问题就批量生产,由此及彼,以浅代深。现行的“单桩静载试验”和“钻孔取芯抗压试验”也不能达到预先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因此,搅拌桩检测问题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黑匣”问题。 “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黑匣”问题。 据了解,用“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技术检测粉喷桩非常简单。把火柴盒大小的黄色检波器直接插在桩头上,看上去像在给路面做“心电检查”。不同的是,它可以同时对全组五桩进行多点检测,极大地提高整桩的检测质量,对桩体无任何损害。检测结果传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后,便可迅速准确地描绘出桩体的直观效果图,基本能做到一桩一图。因其易看好懂,又被施工单位称为“傻瓜图”。 这一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能直观呈现桩体的长度、完整性及垂直度;二能在不扰动、破坏桩的情况下,通过波速定量处理得到直观的强度的色彩分级显现;三能在早期发现桩体的断桩和强度较弱部位;四是与静载试验作对比分析后,能对桩的承载力作出范围估计,从而使“黑匣”问题暴露无遗。 除此之外,这一技术还能大大提高检测速度和降低检测费用。它对单桩检测的平均时间不到6分钟,仅为“单桩静载试验”的二百四十分之一;使用静载荷检测一根桩的费用为2200元,钻孔取芯(抽查用)检测一米桩芯的费用为128元,荆东高速公路的平均桩长8米,约需1024元;而“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每组五根桩的检测费用为2800元,平均单桩仅需560元。 据悉,这一技术已被应用到湖北荆东高速公路粉喷桩的质量检测上,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江平教授表示,把“相邻道瞬态瑞雷波”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不仅是简单拓宽一个新的应用领域,也是真正想为中国高速公路事业做一点实事。
上一篇: [其他媒体]挽救垂危大学生
下一篇: [其他媒体]挽救垂危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