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元就可以回趟家,可惜他不能。昨日,中国地大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李喜明,抹着眼泪做出了无奈而痛苦的决定:今年春节不回家。
“说实话,我很想家。”李喜明说,虽然从武汉到家乡南阳的路费仅为18元,但他仍没有勇气也没有经济实力,向汽车站的售票口递去回家的路费。
这个来自河南镇平县的贫寒学子,一个月的生活费仅有140元。家乡的父母年老体衰,父亲长期受风湿折磨,腿肿得不能下地行走,却无钱医治。
为了供哥哥读书,李喜明的弟弟还没读完初二,就被迫辍学在外打工,每月400元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提起弟弟,李喜明有太多的愧疚,尤其令他难受的是,懂事的弟弟还写信宽慰他:“哥,我真的不爱念书,咱家出你一个大学生,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李喜明陈述着一个个伤心的理由:2001年夏天,母亲心脏病病发,家里为此欠下了3万多元的巨款;2002年,当李喜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苍老的父亲想了整整一晚,还是做出了决定:“娃,去念吧。”
在忍受了无数个白眼后,李家终于借到了几千元的学费。可直到现在,家里还在为这些欠款发愁;为了供他上学,在外打工的弟弟已连续四个春节都没回家了。
为了养活自己,大一时,李喜明在学校找了个勤工助学岗位,每月115元的工资基本能维持一个月的花销。但今年,他将这个机会让给了一位更贫寒的大一新生,自己也就丧失了生活费来源。
春节不回家,李喜明为自己做好了打算——寒假在武汉找份工作,筹集下学期的生活费。
对未来的生活,李喜明很乐观,因为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至今仍令他感到温暖——大一暑假,他和同学到秦皇岛实习,实习完后,其他同学回家的车票都买好了,可他却因为身无分文回不了家,而家里的几亩西瓜,还在等着他回去卖,那可是他家一笔不小的收入啊!
后来,学院的辅导老师余敏知道了这件事,通过另一位同学把50块钱转交给他,他才得以及时回家卖西瓜。
对回家的向往,李喜明将它深深埋在了心底,他说:“18元,现在可以隔断我回家的路,但它不会持续到永远。”
(记者 邵澜 通讯员 李玲玲 高阳洋 向欣)
上一篇: [中国矿业报]四百米岩芯为四百万年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