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浩瀚宇宙中的天然星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美国宣布新太空计划决定重返月球,欧空局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日本、印度、乌克兰、德国、俄罗斯等也相继提出各自月球探测计划。 “嫦娥”故乡中国则加快探索月球的步伐,其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已正式立项启动。 4月11日至13日,“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应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邀请,为千余名师生作报告,与未来的地质工作者畅所欲言,情真真,意切切,道出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崇高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 坐冷板凳与赶时髦 “一个人一生的科研道路与自己选择的进取方向关系非常密切,现在最时髦的东西将来也许是过时的,要看到今后10年、20年科学发展的方向。”这是欧阳自远回答同学们提出的为何走上“探月”之路时的感言。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中学即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夏夜,望着满天繁星,脑海里浮现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冥想着其中的奥秘。 1952年他高中毕业时,正值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大批地质工作者去探明地下的宝藏,国家提倡和鼓励学生报考地质专业,历史的使命感使他违背了当医生的父母希望他学医的愿望,也与他少年意欲“上天”的遐想相悖,毅然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正在攻读矿床学专业研究生的欧阳自远,已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30年甚至50年以后的地质学,必然与探测太阳系的研究成果相联系。因此,他默默无闻地开拓这片科学的处女地。 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从事我国月球样品系统测试分析研究中,他认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月球的战略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科学意义将远在南极之上。于是他及时、系统地整理了月球研究资料,主编了《月质学研究进展》,为将来我国的月球研究计划作了必要的理论和资料准备。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们。1994年以来,一个新的月球探测的高潮又逐渐兴起。2003年9月27日,国家通过了月球第一次探测计划,欧阳自远被选定为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 两门专业和一门外语 “一个人不一定要精通两门外语,但最好学两门专业,在专业边缘的结合处,恰恰会有新的东西发现;我主张有条件的话,大家都转行,如果一个人有两门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相信他一定非常有出息。转行、转单位、转系、转导师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要受一个人的影响太深,要多途径汲取营养,因转行而获益匪浅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例。”这些发自肺腑、毫无说教的诚恳之言,使他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与爱戴。 由于对地质学的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以学风严谨著称的矿床地球化学家涂光炽教授的研究生,从事长江中下游铜、铁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侯德封教授指导下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欧阳自远学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地质学,另外一个是核物理。这两个专业为他以后的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说,地质与核物理两个专业,看似不搭界,差别太大,但二者一经融会贯通,便交叉产生一门学科,搞地下核试验刚好把这两门专业结合起来。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技术路线等,各有长处,如果能融会贯通,就能发现一个新的领域。许多新的科学理论便来源于这样的边缘学科。就拿地球科学来说,地球科学不仅研究地质,不仅站在地球上研究地球,还要站在月球上研究地球,站在行星上研究地球,还涉及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欧阳自远语重心长地说,学习地质的同学尽量学习两个专业,而且差别越大越好面要宽,朝复合型方向构建自己,精通一门外语,在座的同学不久的将来成为我国地球系统科学顶尖人才。 探月不是登月 我每到一处总有人问我:“中国的‘嫦娥工程’什么时候能载人登月?” 我们说的“嫦娥工程”通常会被人理解成为登月计划,实际上应该是探月计划,是不载人的无人探测,主要是使用机器人对月球进行精细的探测。中国载人登月必须经过对月球三个阶段的探测,也就是在发射环月卫星探测、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派机器人探测月球并取回样本加以研究之后,才能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目前可公开的科学目标是第一阶段的目标: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分析月球14种元素,探测月球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等。欧阳自远说,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说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能载人就告诉大家不能载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每到一处,他总是不厌其烦反复解释。 欧阳自远进一步解释说,从载人航天到载人登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我国目前还需要突破一系列的难关,比如说宇航员的出舱、飞船的对接、大推力火箭的研制等等,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另外,我国毕竟是第一次探测月球,第一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卫星,对月球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只有在基本完成三个阶段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通过对探测、勘察、采样取得的基础数据的分析,再结合当时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国情国力,才能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但探月将为载人登月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上一篇: [长江日报]月球离我们并不远
下一篇: [科技日报]贵州召开科技奖励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