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其他媒体]家长和大学生的一场爱心对话

发表时间:2004-07-06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家教,是绝大多数兼职大学生的首选。尽管“爱心家庭”结对活动带有公益性质,但家长与应聘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仍是按市场化规律来操作。家长喜欢什么样的家教?学生应怎样投其所好?学生对家长又有什么提议?记者替您重现招聘现场——

高水平,才能挑战高工资

  “爱心家庭”柳女士家住汉阳,儿子今年刚考完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柳女士希望家教能辅导儿子的学习过程,培养儿子的学习兴趣,以应对高中的繁重学习。

  在招聘现场,柳女士出示了两张表格:一张是对家教的要求,一要人品好,二要水平高,三要经验足。为考验家教的真实水平,柳女士要求应聘的大学生能用英语作自我介绍,根据对方的英语水平来考虑取舍。

  另一张表则是酬劳的安排。柳女士打算引进考核机制,通过儿子的成绩来按效给酬。柳女士说,她打算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儿子买些试卷在家进行考试。100分的试卷,如儿子考70~80分,家教的工资则为10元/小时;如考81~95分,家教工资也相应涨至20元/小时;96分以上则为30元/小时。此外,儿子如进步明显,家教还将获得额外奖励。

  柳女士寻求家教的条件很“苛刻”,开出的待遇也很有挑战性,但仍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应聘。记者在现场看到,她身边一直围满了手拿应聘表格的大学生。

“打动学生者”入选

  “爱心家庭”颜女士家住王家巷。昨日上午,她带着念小学的女儿出现在活动现场。女儿四年级时休学了一年,落下了不少功课。她希望家教能在暑期全程辅导孩子,替她巩固小学三、四年级的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九月时能使女儿顺利地升上五年级。

  因为没开出硬杠杠,颜女士家也成为众多大学生竞争的对象。在洽谈了很多名校大学生之后,颜女士选择了一直与女儿聊天的女大学生陈同学。颜女士说,请家教的真正主角是女儿,与家长谈得再好,也比不上与孩子沟通顺畅。女儿对她洽谈的大学生都没印象,却和陈同学相谈甚欢,在查看过陈同学的资料后,她选择了陈同学。

家长偏好:英语好、沟通佳、贫困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庭对家教的要求都很相似:英语、数学成绩好,性格外向、会沟通。此外,多数家庭都表示愿优先考虑家境一般的大学生。

  武昌的王先生说,英语很重要、数学不好学,希望孩子能在这两科上得到更多的辅导,因此青睐这两科有特长的大学生,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能更好地辅导孩子。他认为,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善于与孩子沟通,容易打动孩子的心,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汉口的刘女士则说,逆境往往造就人的坚定品质,而请家教的家庭子女大多缺乏此类品质,希望家教能在这方面影响孩子,因此更愿意聘请贫困大学生做家教,献爱心的同时,也从中受益。

学生:表现自己,努力“套近乎”

  尽管家长筛选严格,仍有不少大学生顺利地通过了挑剔的审核。

  中国地质大学的刘同学拥有丰富的家教经验,在了解了爱心家庭子女的基本情况后,他先用标准的英语口语和孩子对话,取得了孩子的钦佩;又现场为孩子列出一份学习计划,“征服”了家长的心,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陈同学,则是通过获得孩子的欢心,来取得工作机会的。在别人都围着家长推荐自己时,陈同学却努力和孩子“套近乎”,从孩子那里得到不少“一手资料”。再和家长洽谈时,她说得头头是道,加上孩子亲近的眼神,家长最终选择了这个最具亲和力的家教。

对话中的争议:评判教学质量是否要“划分数线”?

  在昨日的家教招聘现场,大学生与家长们在“相谈甚欢”的同时,如何衡量家教的质量,成为最大的争议点:多数家长认为应以考试分数是否上升为标准,而学生们则认为不公平。

  刚考上地大研究生的汪同学有三年半的家教经验,他认为,目前的中、高考都是考分数,对家教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如一月提高10分成绩),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家教传授最重要的是能力、兴趣和学习方法,如果只从分数上看水平,“有点急功近利了”。

  中南民族大学大二的姜同学也认为,掌握学习方法比提高分数更能说明问题,“硬性要求分数,会给家教造成过大压力,不利于家教安心教学,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的话,就会看不到孩子学习方法的改进与学习态度的转变”。

  此外,家长该不该在授课时“陪听”,也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不少家长觉得,自己陪读可以考察家教能力,掌握孩子的学习动向。但武汉科技学院的邱同学认为,家长在旁,有时给人以“监听”的感觉,“好像是对我们工作的不信任似的”。此外,有些家长特别喜欢在讲课时加进自己的想法,也干扰了家教的授课思路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