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其他媒体]矿山企业如何应对人才危机

发表时间:2004-11-0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地质人才短缺也波及到了黄金行业。据业内人士分析,黄金矿山企业的人才结构大都趋于不平衡,40岁以上的职工偏多,而35岁以下的技术人员偏少,如果任凭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出现人才断层决不是危言耸听。
  有人介绍,目前一些黄金企业用人主要通过市场招聘和“挖人”即目标猎取的方式解决。方法看似轻松,但其隐含的却是一个困扰大型企业的用人烦恼———人才被“挖”,尤其是已经熟知企业家底、掌管着一些部门的高层人员的流失。随着人才大量流失现象的发生,对科技工作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摆在了每一位企业领导者面前。因为科技进步需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需要发挥个人的激情和灵感。我们不能要求科技工作者每天完成具体的研究任务。但没有管理只能带来混乱,没有压力就很难出成果。同时,领导者要转变用人观念,尤其是矿山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高效、务实、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其实,这几年,黄金矿山针对人才问题,已经悄悄拉开了争夺战。山东某家黄金企业在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时,明确允诺年薪不少于两万,提供两室一厅住房一套,平时还有各种福利,如果在单位连续工作一定年限之后,住房属于个人所有。福建紫金矿业更是大手笔,只要是真才实学者,一律高薪聘用,除了高薪以外,还委以重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珲春紫金成立后,从东北某高校高薪聘请了两位博士,创造条件让其在珲春搞探矿研究,如果成功,将有极为丰厚的奖励。
  河南一位老黄金矿山工作者却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虽然黄金矿山企业需要人才,但是人才真正来了之后,又很难有发挥的余地。传统势力在作怪啊。前几年,打破‘大锅饭’喊得很响,打破了没有,不能说没有一点效果,但实际效果不大。有的企业装模作样出台了类似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改革,但岗位工资仅仅相差几块钱,而技能工资也是从档案工资套过来的,相差也就二三十元,并非真正的按技能分配,所谓‘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只是轻轻地斜一下而已。
  这就导致优秀人才的收入该高的却高不上去,远远低于市场价,而简单劳动岗位人员收入该低的又低不下来,即使勤杂人员也能拿高工资,远远高于市场价。这种分配在本质上还是搞平均主义,还是吃‘大锅饭’,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这属于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的人才短缺。”
  难道是由于改革不力,分配制度不合理,才造成人才短缺的吗?
  对此,广西某黄金矿山负责人却感到冤枉,“如果说我们没有给予招聘人才好的待遇,那是
  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们顶着内部老职工的不满,硬是给前几年招聘来的技术人员高薪和奖励,当然这个高薪是相对于内部职工而言的,与社会上甚至与黄金行业内一些矿山的工资相比,这个高薪不高,正是由于这种所谓的高薪,招聘来的好几位技术人员也不满意,最后都先后离开了。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小企业嘛,根本不可能拿出很高的酬劳来。”
  谈到人才的短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曹新志认为,“目前,地矿行业以及黄金矿山企业缺少的人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笼统概念的人才,它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公众最普遍认可的、一般意义上的人才,即什么工种缺人就招聘学这个工种专业的人,采矿缺人就招学采矿专业的,测量缺人就招学测量的。二是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过去的黄金矿山都是国家大包大揽,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进行管理和经营,现在时代不同了,各家矿山都需要既懂地质又懂管理、经营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很难找,因为全国地矿类高校很少有这样的专业。三是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矿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对外交往日益增加,对科技人员的外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矿权市场的建设,又需要懂地质、懂法律、项目管理、金融的人才出现,这就是所谓的高素质的高端人才。所以我们要分清,什么企业缺少什么类型的人才,而不能对人才短缺一概而论。”
  那么,黄金矿山企业如何应对人才短缺呢?
  首先,要转变用人观念,尤其是矿山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高效、务实、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待人才,要树立良好的用人观、待遇观、事业观。在这方面,中国黄金集团、山东黄金集团、山东招金集团、福建紫金矿业等大型黄金企业做得较好。他们不仅充分发掘公司内部的人才,还坚持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新生力量。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总能吸引到各种类型的人才。而那些小型黄金矿山就没有这么幸运。因此,树立新的用人观,对于地处偏僻的小型黄金矿山企业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其次,改变用人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引进其他行业甚至海外的优秀人才,“借脑生金”。近些年来,制约国内人才流动的因素越来越少,跨区域、跨行业流动的人才越来越多。黄金矿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寻求志同道合、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这几年,福建紫金从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大型企业挖到了一大批老专家、老教授,为企业“出谋划策”,效果甚好。多渠道、多层次引进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要为人才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好舞台。同时,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现有职工的培训力度,增强企业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
  再者,根据企业实际,编制人才需求战略规划。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分批次、分阶段地加以解决。应该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人才需求规划。分清什么是急需的,什么是需要长期培养的,什么是未来需要的。
  最后,建立自己的人才梯队,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合理的团队。
  山东招金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未雨绸缪,由企业出资,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2004年7月,昆明理工大学采矿专业“招金班”的36名学员历经两年的系统学习,顺利毕业。据了解,这个“招金班”是由招金集团出资,在当地录取的定向委培生。学生上学期间的学费以及部分生活费都由招金提供,学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招金集团的各个矿山工作。
  据悉,福建紫金今年也开始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设立了“紫金班”,在福建上杭录取了30名定向委培生,现在已经开始了正常的大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