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晨,男,1950年2月出生于河北邢台。1977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际岩石圈计划执行局委员,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岩石大地构造学和造山带与盆地动力学研究。近年来,围绕造山带与盆地动力学这一研究方向,先后对大别山和合肥盆地以及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开展了盆山系统动力学研究,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的相关研究任务。现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持人]: [王清晨]: 当时我们申请项目用了这么一个图表,实际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石油产量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国民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也是在逐年上升,这个上升幅度是这样的,石油年需要量也是逐年上升,我们原来还有一些出口,从1993年开始有点入不敷出了,我们就开始进口石油,而且进口量越来越大。当时我们预测2010年的时候,我国石油的缺口大概是一亿吨,需要进口一亿吨。天然气年缺口四百亿方,这是我们根据1997年的材料来预测的。这是非常紧迫的、一定要解决的国家重大需求问题,这是我们项目的目标。从科学问题上来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石油和天然气是自然资源,是产生在盆地里面的。而我们中国这些盆地,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实际上我们盆地的特殊性,国际的学者都感觉到比较困惑,以至于国际上在进行盆地分类的时候,国外有人提出一个分类系统,其中把中国的盆地就叫做中国型盆地,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盆地究竟是怎么回事,他闹不清,挺复杂的。所以就起名字叫做中国型盆地,当然中国科学家对这个事还是比较了解的,老一辈的科学家朱夏先生等等,对中国盆地的特殊性十分了解,他们指出来盆地是非常复杂的,是经过多次的构造运动,整个演化过程,结构也非常复杂。所以当时提出来有沉积的叠加及构造的叠加,不同的科学家对这个起名不一样,有的叫做复合盆地,有的叫做叠加盆地,有的叫做叠加复合盆地,我们就用叠合盆地来概括盆地的特性,因为叠合盆地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结构非常复杂,盆地里面可能有多层的烃源岩,多层的烃源岩,在盆地里被加热以后,就产生石油天然气,所以造成多次的生烃。面对这样的情况,使得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非常难摸。所以我们国家勘探实际也是这样的,建国五十多年来主要是在东部勘探,这个盆地包括胜利、大港这些盆地,开采这么多年资源越开采越少,而且越开采越难开采,越开采越需要向深部发展,规律更难寻了。同时我们塔里木盆地,要开辟新的战场。塔里木盆地又有它特殊的一面,怎么样在这里面降低勘探风险,有时候打上一口井没油,再打一口也没有油,有的时候这个有油,旁边又没有油了。所以面对科学问题,我们说怎么把叠合盆地研究透了,油气分布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样对整个国家寻找石油资源做了贡献。 [主持人]: [王清晨]: [主持人]: [王清晨]: [主持人]: [王清晨]: [主持人]: [王清晨]: [主持人]: [王清晨]:
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的王清晨研究员,就地质学基础研究对中国油气形成预测的重要意义这个话题来与网友交流。你们这个项目是1999年启动的,题目是"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你是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之一,还有一位是石油大学的金之钧教授。请问当时为什么会列这样一个项目,几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首先感谢"科学在线"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把我们"973"项目的研究成果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实际是1999年开始立的,因为考虑到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简称"973"项目有两条标准,一条一定要贴近国家目标,要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问题。另外一条,要解决科学问题,评审的时候,缺一不可,你缺了哪条就是一票否决,所以这个项目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就考虑当时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石油天然气的紧缺,因为当时大家都意识到石油天然气是一种战略储备,为什么重要?一方面是战略物资,1999年波黑打仗的时候,我们见到一张照片,油库爆炸了,可见打仗的时候,首先要针对油料、燃料这些方面。在作战过程中,有人统计过,现在战争花销的70%是燃料费。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国防安全,所以当时我们项目申请时的建议专家有五位,有我们所的刘光鼎院士,有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翟光明院士,有中国地质大学的王鸿祯院士,还有金之钧教授和我。当时就感觉到石油一定要立足于我们国家自力更生,立足于我们自己油气的战略储备,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国民经济建设也是离不开石油,石油天然气是很重要的能源和自然资源。
我是看见网上有人对你的采访,说你们选了两个盆地,一个是渤海湾,一个是塔里木,这两个盆地一个是浅海陆架地区,另一个塔里木盆地是内陆盆地,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典型的区域呢?
我们立项的时候考虑,中国盆地这么多,陆上有八大盆地,我们选哪个去进行研究更典型一点。我们从这个角度来选,东部的渤海湾盆地,这个是我们建国五十多年来主要的一个石油勘探基地,从生产来讲是这样的。然后西部塔里木盆地是西部几个盆地当中最大的一个,而且我们是现在勘探主要的基地,主要工作铺在那儿。所以从生产角度来讲,这两个是目前产油、产气最多的。库车是塔里木北部,现在是西气东输的能源基地,今年年底就开始通气了,给上海供气,这就是塔里木北缘的一个小盆地。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大概这两个盆地能够直接对国家寻找战略资源有贡献。而从科学角度来说,两个盆地确实它的结构、成因、演化历史,都不大一样。作为两方面的典型,非常有意思,刚才讲了渤海湾盆地是浅海近海盆地,塔里木盆地是内陆盆地,可是从石油成因来讲,非常有意思。东部渤海湾盆地是陆相生油,而塔里木盆地这边主要是海相生油。是两个不同的成因,而且结构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选了两个盆地作为典型来进行解剖。
最近这几年特别是去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世界上的石油供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世界石油涨价,而这几年正好是中国的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人感受到了油价的威胁和资源的紧张。现在来看你们项目的设立是很有远见的,早在几年以前就看到了石油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的重要意义。说明了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摸清自己的家底,你们课题组的成员是不是也很有使命感,很有紧迫感。
对。确实是这样的。要说远见,实际上应该说是科技部比较有远见,咱们中科院有远见,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比较有远见,因为当时我们的建议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真正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中立了项,还是科技部说了算,因为科技部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个项目还有我们中国科学院跟石油集团公司两家共同支撑,共同支持的,这两家也是对这个事非常有共识,所以能够联合起来立项。同时说明了老一代的科学家非常有远见,当时刘光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电视上就在说这个事。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但是从我们石油来说,一定要立足于自己自力更生,立足于自己的资源,不能依靠进口。所以从这件事来讲,老一辈科学家非常重视,比较有远见的。我和金之钧作为首席科学家,就是做具体操作。有机会担任首席科学家,我们两个人以及我们的团队确实有紧迫感,有使命感。而且一方面感到非常光荣能有机会做这个事,另一方面感觉责任重大,因为我们毕竟只有五年的时间,要完成我们的科学目标恐怕还真得需要花点力气,所以一方面是感到骄傲,一方面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1993年以后咱们国家开始进口油,而且整个需求量是越来越大,我不知道到现在情况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
这是我们1999年立项的时候预测到2010年的情况,石油年缺口进口量将达到一亿吨,当时我们的预计保守了一点,实际上,我们国家去年石油进口量就将近一亿吨了。新华社最近公布了一个数字,到今年前八个月,石油进口量已经是七千六百万吨,就是今年后几个月按照这个速率,今年大概要超过一亿吨了。实际我们石油的生产量现在一年是1.6亿吨,基本上比较稳定,稍微有一点增加,但每年增加的不是很多,国内需求实在是太大了,造成了这个局势。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越南出席亚欧峰会的时候,最近主持国务院一个资源勘探的会议上,都强调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他在谈到油气的时候,他也是说首先要节约资源,第一点就谈到了节约资源,然后要加大科技的力度寻找新的能源。
节约只是一方面,是用油的人去考虑,从我们要为国家做贡献,恐怕我们还得找更多的能源基地,提高战备储量,这是我们做石油研究的人的职责,光指着别人去节约是不行的,这样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你们这个项目到现在为至做了五年了,最近专家已经开始对你们这个项目进行验收了,我们听到的专家组成员的意见,对你们项目的结果表示满意。你能不能具体给我们说一下他们是怎么评价的,还有你们这个课题还组织了很多单位联合攻关,专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也表示满意,想问一下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你们有哪些经验体会?
一个是项目结题,我们这个项目是1999年立项的,今年年底结题。现在主要研究工作都已经完成了,科技部来组织验收
上一篇: [其他媒体]地大建立“拓展基地”
下一篇: [其他媒体]地大建立“拓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