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湖北日报][湖北日报1月17日报道]地大学者揭示生物大灭绝秘密

发表时间:2006-01-20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本报讯(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曹南燕)2.5亿年前,什么灾难导致了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过去人们曾认为这种灭绝是一次性完成,由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引起的可能性较大。如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者的研究却表明:当时生物灭绝至少是分两阶段完成。这说明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地球内部因素,如火山喷发、海洋缺氧等导致。

  
据湖北日报报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教授和殷鸿福院士等与英国学者携手,对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分子化石进行研究,发现至少存在两次生物危机。这为2.5亿年前生物灭绝的多阶段性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在地球史上,显生宙曾发生过5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发生在2.5亿年前的这次生物大灭绝规模最大,造成陆地70%以上、海洋90%的生物种永远消失。谢树成等人从自然界生物“金字塔”的底座———蓝细菌的标志化合物,以及塔尖──无脊椎动物化石两方面入手,系统、可信地揭示了这次生物灭绝具有阶段性特点。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记录显生宙2.5亿年前生物灭绝事件的代表地点。谢树成教授与殷鸿福院士等人在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的分子化石中,分离出一类来自海洋食物链底层蓝细菌的标志化合物,根据这个化合物在剖面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出该界线附近至少存在两次蓝细菌的剧烈变化。其含量在该地剖面第26层和第29层分别出现两个最高值,意味着蓝细菌先后迎来两个繁衍高峰。

  
而他们通过对前人报道的动物化石种在煤山地层分布情况的计算,发现在第25层和第28—29层出现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灭绝高峰,正好发生在蓝细菌的两个繁衍高峰之前。这在地层上有很好的耦合关系。

  
据谢树成介绍,每次动物灭绝后,处于生态系统底层的蓝细菌便相继出现繁衍高峰。这种耦合关系反映了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对灾变事件的共同响应。

  
他说,弄清楚生物灭绝到底是一次性完成还是分阶段完成的,对探究灭绝原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在可以确定的是,2.5亿年前的这次生物大灭绝呈现出多阶段特点,主要的动因可锁定在地球内部,而并非来自地球外部。

  
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尖刊物《自然》上。


  名词解释:显生宙(Phanerozoic Eon)

  
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史阶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1930年,G.H.查德威克将全部地质时代分为两部分,寒武纪以前称为隐生宙,寒武纪到第四纪称为显生宙。隐生宙因已划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这一名称趋向弃而不用。而显生宙则仍作为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显生宙形成的地层称为显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