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曹南燕 宁薇)昨日,由山西摄制的电影《红山雨》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了首映式。来自山西的有关人士、我省高校教师代表和千余名地大学子共同观看了影片。 [链接] 张国旗是山西省陵川县人,从小饱尝因干旱带来的生活不便。他对哥哥说:“我一定要考能找水的大学,学上一身本事,回来给乡亲们找出水来。”
影片以该校89届毕业生张国旗为原型创作,以中国中西部广大吃水困难的农村地区为大背景,再现了一个水利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
主人公郭奇从小生活在太行山之巅的棋石岭村,祖祖辈辈吃水困难。他怀着为家乡找水造福的强烈愿望,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他毅然舍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回到家乡,当上一名普通的水务工程技术员。
多年后的家乡仍然吃水困难,郭奇白天钻山绕岭找水源,通宵达旦搞设计,终于拿出了全县饮水解困工程的整体实施方案。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棋石岭打井工地上,郭奇亲自下井检查故障,不料被巨石砸中头部,再也没有醒来……
《红山雨》是山西晋城市建市20年来第一部筹划摄制的电影,许多场景是在地大的校园内以及张国旗的家乡实地拍摄。
该校地学院大一学生薛庆来自河北邯郸的一个贫困山村,含着热泪看完影片。他告诉记者,从去年起,张国旗的感人事迹已在同学中流传开来,不少同学因此坚定了这样的信念:毕业后要扎根基层,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影片主角原型事迹
1985年,张国旗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到学校点名要过他,晋城市水利局也把他列入重点接收对象,他却回到家乡,在水务局当了一名工程技术人员。13年来,为了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吃水难题,他走遍了全县的深沟野壑,深入到每一个山庄窝铺。
2000年3月,张国旗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5月15日,他在西石门村进行井下探测时,突遇井壁坍塌。为了保护与他一起下井的村支书和村委主任,自己却被巨石砸中头部,当场以身殉职,年仅33岁。
当时,陵川县已建成饮水解困工程170处,200多个村的5万余人喝上了甘甜的水。张国旗安葬那天,近两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地来到县城大街上,流着泪为他送行。
山西省水利厅、晋城市委先后作出向张国旗学习的决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追授他“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中国青年报]《红山雨》举行首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