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长篇报道]地矿油人才培养能否走出“困境”

发表时间:2006-03-01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有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地矿行业只有15%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中高级职称职数大量空缺,许多项目的进程和质量因技术人员匮乏受到重大影响——地矿油人才培养能否走出“困境”。

  据内蒙古地勘局、青海地勘局、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统计,近10年来这些单位没有从地矿油重点高校招到一名大学毕业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地矿油行业人才大量流失,至90年代末期人才短缺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加快地质人才开发,与发展地质教育关系密切的地矿油高校深受鼓舞。日前,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探讨加强地矿油高校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良策。

  现状:培养总量不足 人才结构不合理

  
地矿油人才培养总量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对地矿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地矿油行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所需专业人才急速上升。但由于种种原因,为数相当的地矿油高校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格局的变化,在办学思路和社会服务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变。地矿油专业经过调整、改造、转向、压缩,甚至撤销,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规模受到极大影响。

  
地矿油专业毕业生补充到一线的总量不足。近几年来,地矿油行业所属单位因长期缺乏大学毕业生的输入,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地质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比达到1∶8至1∶10。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锦高介绍,近年来,该校地质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不但没缩减,而且一直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地矿油专业办学成本高。地矿油专业不仅需要完备的专业实验室,而且需要经过野外生产实践的系统训练。在实验室设备仪器、野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使得办学成本进一步增加。张锦高告诉记者:“学校地质专业每年都有一次野外实习,每次两三周至一个月,差旅费、实习补助费等一个人就需要几百元,而地质类专业学费比其他专业相对要低,人才培养肯定会受到极大限制。”

  
学生:报考热情不高 毕业生跨专业

  
就业受行业转型期影响,地矿行业的社会地位、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认可度走低。随着高校招生大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国家有关地矿专业招生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在同等分数条件下,地矿院校和专业因人们长期以来认识的不准确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考生报考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能源科学与技术重新升温,部分省区报考地矿油专业的人数已有所回升,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

  
双向选择条件下,学校和单位缺乏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约束力。国家就业政策和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地矿油专业毕业生跨专业考研或就业现象突出,影响地矿油专业研究生报考生源和到地矿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数量。由于相关激励机制相对滞后,学校和单位推进毕业生到一线工作的主导作用很有限。

  
地矿油行业由于在较长时间内社会认可度低,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高度重视,地矿油行业所属单位无论从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还是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不正确认识和自身宣传的不足,毕业生对地矿油单位了解不多,吸引力不大,也是导致地矿油专业毕业生跨专业考研或就业的重要因素。

  
应对:加强地矿油高校建设 促进地矿油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对资源、能源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发布,给地矿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表示:“现在是地质院校发展的最好时机,国家的目标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需要做的是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多出大成果。”

  
地矿油高校希望学校建设在新的时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尽管地矿油高校发展历程坎坷,但仍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为国民经济建设、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的历史时期,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能源领域能够大有作为的地矿油高校均没有进入“985工程”,这将影响其积极发展。因此,国家应从资源、能源战略布局的角度考虑,将地矿油高校列入“985工程”建设行列,积极引导和支持地矿油高校面向国家资源和能源需求,建设国家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

  
加强地矿油高校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长期以来,地矿油高校由于地域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在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方面遇到诸多困难,一方面对高水平人才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自身高水平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国家应鼓励地矿油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发展,设立地矿油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在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地矿油学科专业给予重点支持。

  
加大对地矿油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鉴于地矿油人才培养办学成本高的情况,建议国家加大对地矿油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在招生录取、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赋予高校一定招生自主权,增加定向培养和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入学前签订“个人—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协议,定向为地矿油行业培养人才。针对地矿油高校贫困生比例较高的情况,设立国家地矿油专业优秀贫困生专项奖学金基金,对自愿到地矿油一线工作的毕业生的助学贷款实行国家补贴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地矿油行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