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楚天都市报]博物馆里,同学们学习地震逃生

发表时间:2008-05-26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center]][[image1]][[/center]]  在磁悬浮地球仪前,同学们了解地震逃生要领 (记者叶茂林摄)


  看恐龙化石,体会自然奇妙;听地震讲座,掌握逃生要领……昨日上午,由本报主办、武汉大学旅行社协办的“校园文化游·高校科教游”第三站走进中国地质大学。一百余名中学生在导游和大学生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科学之旅。

  观化石,触摸“历史的书页”

  
化石,被誉为“历史的书页”。在中国地大东区,姿态各异的古树化石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到底是石头还是树啊?”“是不是现在的树以后都变成这个样子?”大家纷纷向带队老师提问。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导游易镇镇介绍了化石的形成过程。不少同学一边听,一边小心翼翼地在化石上摸一摸。

  
武汉三十中高二学生任静取出纸笔,认真记录下化石前的文字说明,“真正看到后,才觉得化石的奇妙。”她兴致勃勃地说。

  
来到逸夫博物馆,看到展厅内几尊高大的恐龙化石,大家立即惊呼起来:“好大啊!”大家围在恐龙化石前,饶有兴致地交流、讨论。

  
听讲座,学习地震逃生要领

  
不久前爆发的汶川大地震,让大家对地球的构造和地震成因格外留意。在逸夫博物馆的地球展厅,大家聚在磁悬浮地球仪前,听博物馆馆长徐世球现场讲解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发生时逃生的要领。“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主要发生在地幔层,地球内部板块在不断地进行挤压和分裂,一旦运动剧烈,便造成强烈地震或火山喷发。”徐世球简明扼要地介绍完成因后,重点说到了地震中逃生的要领。

  
他说,地震发生后,如能跑出室外,要尽量跑到平坦开阔地带;如果在室内来不及跑出,要迅速钻到卫生间、厨房或坚固的家具下躲避;被困后要镇定,尽量保持能量,可通过敲击石块的方式传递求救信号;节约水和食物,万一断水,可喝尿维持生命。

  
看攀岩馆,想做蜘蛛侠

  
地大登山队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誉,为此,导游特意带大家参观了该校的室内攀岩馆。学校体育课的老师讲解了攀岩的一些基本技能。

  
考虑到安全问题,导游只让两个同学在一个较矮的岩壁模型上简单试了一下。德才中学的吴西攀爬了两步,便无法固定身体,只得跳到软垫上。看着头顶陡峭的岩壁,他笑着说:“太难了,如果我是蜘蛛侠就好了。”

  
从体育馆出来后,大学生导游还带大家穿过了连接北校区的南望山隧道。一进隧道,顿时凉风习习,大家齐呼爽快。

  
友情提示

  
免费科教游等你报名

  
本月31日,本报“校园文化行·高校科教游”将带中学生朋友走进华中师范大学。今日起至30日,中学生朋友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名:拨打027-68753896(早上9点至下午5点),或发短信“A+姓名、学校、年级”至1062276694。

  
接到通知者,请于31日早上8:20前到武昌区东湖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门口集合,乘车路线:402、411、605、712、709、552路到东亭小路(或黄鹂路)下车均可。考虑到学生往返成本问题,仅接受武汉市中心城区学生报名。(记者谈海亮 通讯员曹南燕 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