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0日~21日,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
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联合主办,地大(武汉)承办,共收到46篇学术论文。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矿产资源到非传统矿产资源转变的阶段。通过加强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现一批新的矿产资源,是我国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博士生是我国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非传统矿产资源的认知、发现与利用,离不开这些青年才俊。”中科院院士赵鹏大勉励青年学者为缓解当前矿产资源严峻形势作出贡献。
本届论坛主题为“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南京大学蒋少涌教授、北大地空学院陈衍景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范宏瑞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沈延安教授,中科院地化所宋谢炎研究员等专家作了特邀学术报告,35名博士生作了分会场报告。
围绕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年代学、矿田构造与成矿的构造控制、成矿过程的模拟与实验、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成矿预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深部成矿理论与危机矿山找矿、综合勘查技术的进展和应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专题,116名博士生们同与会的院士、专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深入探讨了促进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的新理论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