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石伟 通讯员史永斌 李爽 郭玉莲)“哇,这真的是飞碟哎!”昨天,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省内高校的231件作品展开激烈角逐,最终“环境监测搜索机器人”等15件作品获一等奖。
昨天的赛场上,飞碟和机器人这对“地大双雄”成为场上最火的明星。记者看到,一只直径约60厘米的碟形物体四周围满了参观者,制作团队正在讲解工作原理和用途。团队负责人史忠奎介绍,这个碟形飞行器就是常说的飞碟,团队9个人都是地大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都是UFO迷,研究过相关知识,飞碟设计思路来自英国GFS-UAV飞行器,利用康达效应,顶部的一支螺旋桨形成上升力,加上碟形外壳,改变气流,增加升力,就可以飞起来,借助飞碟底部四周的外壳变化角度调整气流方向,这样就可以控制飞碟飞行方向,加装拍摄器材,就可做低空航拍。史忠奎边解说边调试着遥控器,飞碟尾部的外壳打开或封闭,外壳外部的翼状卡片角度也有不同的改变。
史忠奎说,因为时间和经费很紧张,飞碟模型制作比较简陋,只花了700元,基本的几个电子部件是从旧航模上拆卸下来的,外壳用一般的KT板制作,设计的理论精准度难以体现,所以只能飞一米多高,不稳定,容易侧翻,“今后还会继续改进,做出真正的飞碟”。
地大另一支学生团队制作的“环境监测搜索机器人”看上去像拥有一系列轮子的探测车,也拥有超高人气。制作团队负责人何昆健介绍,团队成员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全是根据团队需要挑选的人员,各自主攻的方向不同。这台机器人从初级到升级,两次产品一共花了1万多元,目前可以针对一般的地震、矿难、雪灾提供人员搜索服务,更换探测感应器材,还可以用于气体含量等环境问题的检测。
最终,机器人打败飞碟,和江汉大学作品《童颜无忌》、中南民族大学工艺品《装饰画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品《“印”象武汉》等15件作品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