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荆楚网]武汉植物园已成科普大课堂

发表时间:2011-11-0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center]][[image1]][[/center]]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同学们在植物园

[[center]][[image2]][[/center]]   游客中心小广场前的“花鼓耸秋”菊花展

   荆楚网消息(记者吴彬彬、通讯员刘颖)11月1日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记者来到武汉植物园,只见大门口两边的各色菊花争相怒放。走进植物园,正对门的游客中心小广场已被菊花装扮得灿烂多姿,通向菊圃的路边摆有各种形态的菊花,引来蜜蜂嗡嗡叫,引得游人驻足拍照留念。11月3日,这里即将举办菊花展。

  
在植物园科普楼前的花径广场,一群正在摆千手观音造型的年轻人的说笑吸引了我。上前聊天得知,他们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播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今天没课,同学们就约着一起来植物园游览。

  
这群学生有27人,分别来自浙江、安徽、山东等10多个省份。除了几位武汉籍的,别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来植物园。来自江西的杨东说,这里的植被好多,景观设计也很巧妙。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完呢!来自武汉的冯晟堃很高兴带同学们来这里,“我之前也来过几次,每次来都有新感受。”同学们纷纷表示,这里好看好玩,加之专业的关系,以后有机会,还要经常来。

  
跟他们道别后,记者跟随园内路牌的指示,聆听着优美的轻音乐,穿过景观温室,走过标本馆、本草园、常绿针叶林、三峡植物区、菊园、沉水植物区,最后回到植物园大门,一路走马观花下来,花了一个多小时,只游览植物园的一小半还不到。虽不是周末,但所到之处,都有游人观赏游玩,他们大多是退休的、出差到汉的和工作调休的人们。听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周末和节假日时,游人还要多,主要以家庭和团队为主。

  
武汉植物园科普部负责人介绍,今年接待社会公众预计会突破70万人次,创下历年新高。现在的植物园已形成春季郁金香、夏季水生花、秋季彩菊、冬季热带兰的四部花曲。今年还首次举办了墨西哥大丽花展、俄罗斯向日葵展、鲁冰花展、彩色水稻展以及低碳植物展等。每次都会根据展览布置活泼、通俗易懂的展板,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为了更加丰富园区的科普展示形式,传播更充实的科普内涵,今年植物园更新了园区景点解说牌17座、植物铭牌5000余块、特色植物科普展牌6块,将园区打造成活体植物自然展列的“博物馆”,给公众营造出亲切活泼的科普氛围。就拿植物铭牌来说,记者一路上看到,以往的铭牌只是简单的植物种类说明,现在的就不同了,除了这些外,还有它的产地和用途等。让游客在了解这些植物的表象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它的更多知识。

  
该负责人还介绍,植物园本着“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原则,举办了帐篷音乐节、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观鸟比赛、野趣江城、春节民俗赏花会、花博士进社区等活动,做到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每季一个主题展览、每年一个大型活动。截至10月,园区今年已举办各类活动、展览近90个。

  
武汉植物园总园艺师刘宏涛在谈到这些科普活动时表示,植物园是公众了解植物资源、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窗口。近些年来,植物园针对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进行科研,象水生植物与水体环境、药用植物与人体健康、入侵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并与公众分享研究成果,还有一系列花展和主题展。这些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平台,唤醒人们对植物、对环境的认识,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了他们对科普知识的渴望。以后,植物园还将结合社会热点,象生态安全、转基因食品等,为公众推出多种主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