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登珠峰已经成为了“地大人”的一种情结,50年来,这所学校培养出5名毕业生8次登上珠峰。还因此获得“纪念人类北侧登顶珠峰50周年特别贡献奖”。今年是“60年校庆”,学生们都认为,应该登上珠峰庆祝一下。国内首支挑战珠峰的高校团队就这样拼凑了起来。
这是一支“独一无二”的队伍。除了拥有“双子星”德庆欧珠、次仁旦塔,奥运火炬手袁复栋这样的明星队员,更多的是“普通人”。有学物理出生的男生、从未登过山的女生,甚至还有学艺术的学生。他们都在以惊人的毅力挑战自己的极限。
大三物理专业的严禄成长得又黑又瘦,胆子又小,吓一下都要缓半天,被队友笑称为“藏羚羊”。但当他自由地攀爬上训练绳索时,没有人觉得他弱小。为参加登山队,他放弃了大量专业课,下学期将过得很辛苦,但这个“眼镜哥”毫不在意,咧着嘴笑。“虽然家人有些担心,但我固执坚持。登珠峰对地大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它值得我为之付出全部努力。”
在一年多的训练里,5000米至1万米耐力跑、登山包负重拉练、健身房力量练习、各种攀爬技巧,连绳索都要学会打上十种。现在更是每天进行7小时高强度体能训练。把这些“普通人”磨炼成了“强者”。在400多个日日夜夜里,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之付出了多少。
接近出发时间,最后的名单还没确定。在几个月前,去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做登顶训练时,还有两名队员被迫退出。长跑永远第一的罗光敏因为脑水肿,被迫放弃。还有一名同学在体检时被查出了心脏问题。“他们到现在还经常过来看登山队训练,希望队友替他们完成梦想。”说起他们,队友们唏嘘不已。
进入到最后的体能冲刺阶段,女将们的压力更大了起来。“每天倒下都觉得很疲惫,可又不能不起来。”小个子的温秋园说,刚开始参加训练时,她负重爬楼梯完全不行,现在已经可以轻松背起比自己重几十斤的队友上下。两人交替着来,爬个几十层都没问题。
上次去玉珠峰训练,她不幸遇上了大风雪,爬到一半时,身上的衣服就结了冰,眼镜完全被糊住,连前方一两米远的队友都看不清。为了安全考虑,队长让她撤了下来。她也因此成为全队唯一一个没有登顶的人,这成为了她的心结。
“上次失败因为我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把握不准,没有把握最好的时机。这次一定要成功。”
在悬崖上攀援,俯视大地,是很多人的梦想。而珠穆朗玛峰就是登山者心中的圣殿。人类从不乏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勇气。3月中旬,这支由中国地质大学学生组成的登山队将奔赴西藏,发起向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的挑战。文/本报记者 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