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醒得比平日早。没有习惯性的嘴唇干裂、嗓子发紧,一时竟有些不太适应。 又学到了一招。自21日下午飞抵拉萨,登山队生活已一周有余。作为初上高原的登山菜鸟,过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院中漫步,这才发现,晚间似乎下过雨——在3月的拉萨,这实在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北方的远山,一夜之间换上了白色的妆容,那是雪。很奇妙的体验。
地大登山队副队长周云解释,高海拔山区气候变化莫测,前半天天气晴朗,后半天往往就会变脸。“就我们登山来说,攻顶通常会选在凌晨一二时出发,13时之前完成,15时左右一定要撤至接应营地。”
绝大多数队友,都有攀登高海拔雪山的经历。在他们言传身教之下,我很快便学会了涂唇膏、早晚戴帽子、出门多穿一件衣服、抹30倍以上的防晒霜、给近视眼镜加上深色的滤镜……于我而言,这都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暴走”色拉寺,穿越翁贡山……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摸爬滚打。能力虽有限,意志很顽强。不知不觉间,头不疼了,嗓子不疼了,觉睡踏实了。高原反应已宛若浮云!
朝夕相处,我渐渐走近了这些可爱的背包客。“年轻”的老董、稳重的老牛、疼老婆的“小狼”、“唐僧”瓜瓜、“开心果”栋栋、热心肠凯凯……与他们一起,日子过得很快、很开心。“地大登山队选人,首先性格要好。”51岁的总指挥董范这样总结。
训练之余,这支学生军走遍拉萨,与攀登珠峰相关的吃、住、行,都由他们自己一手筹划。“这些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生存能力肯定差不了。”老董自豪地说。
忽然一周,与登山队一起成长。进藏之前,终极目标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而一周之后,则希望能把6500米的前进营地踩在脚下。队友们说:小意思,你一定行。
特派记者 邹谨
上一篇: [新华网]四川龙门山地区大地震约3000年发生一次
下一篇: [长江日报]地大登山队 可随时前往珠峰